赵福全对话王坚:汽车企业的目标应该是干掉地铁(18)
时间:2019-06-22 04: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赵福全:首先一辆车要尽可能“聪明”,但是只有一辆车“聪明”还不够,必须是一群车都“聪明”,才能构成群体的“聪明”。如果没有群体的“聪明”,单车再怎么“聪明”也只是孤军奋战,达不到最佳的效果。未来一定是集团军作战,才能形成一个高效率的大交通体系,让每个人都从中受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的眼界不能太狭隘了。如果每家企业都只看自己,最终整个产业的发展进步就会受到影响。反过来讲,那些眼光长远、布局前瞻的企业,就会发展得更快。在产业重构的历史关键时期,或许正因如此,一些传统巨擘企业有可能会轰然倒下,一些新创企业也可能会乘势崛起。 十年后汽车的移动效率将大幅提升 赵福全:最后,请您展望一下十年之后的场景,智能的汽车、智能的环境还有您的城市大脑将会是什么样子? 王坚:总体上,我还是比较乐观的,尽管我刚才说了很多困难和问题。应该说,今天大家对汽车的认识正在逐步加深,汽车本身的进步,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包括5G、城市大脑等的建设,可能都会比我们预想得更快。因此,我个人充满信心,十年以后汽车的移动效率一定可以大幅提升。 赵福全:谢谢各位网友的倾听,也谢谢王坚博士的分享。虽然此前王博士也经常在各种场合发表观点,但是往往时间有限,没有办法充分展开。而且王博士的思路前瞻性很强,例如早在2016年,他就写了《在线》一书。所以,很多时候听者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感觉这位阿里云的创始人高深莫测,真像是从“云”里走出来的一样。而今天我们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深层级交流,相信大家一定更了解王博士的观点了。 人类社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产业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重构。汽车作为重要的出行工具,既有传统的硬件,又有全新的软件,两者犹如汽车的躯体和灵魂,将会有效组合,形成未来的汽车。当前,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亟需破解众多难题,而王博士认为,汽车人更应该回归到汽车的本质来思考其未来的发展。 比如自动驾驶,首先,从驾驶员的角度,要想清楚驾驶员都在车上做什么事情,其中哪些需要用机器取代驾驶员来完成,为什么要取代,以及要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取代。这是其一。其次,从车的角度,机器取代驾驶员之后操纵的还是车,那么车本身应该有哪些相应的改变。这是其二。再次,从行驶环境的角度,汽车智能之后,如果周边的环境不够智能也不行,就像今天北京的一些路口,一会儿来一个行人,一会儿来一辆自行车,自动驾驶等级再高的汽车也难以应对。这是其三。最后,从大交通系统的角度,还涉及到整个车队的管理,汽车与其他交通工具的组合,以及各种交通工具与基础设施之间的交互等问题。这是其四。 要把上述要素都充分落地并有效组合起来,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大家感觉新一轮科技革命似乎机会无处不在,但真要行动又觉得无从下手的原因。对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我之前总结了三点:听起来很好,看起来很乱,干起来很难。 而今天通过与王博士的交流,我想我们汽车人还是要自我挑战,要勿忘初心,要回到汽车最本质的属性去解决关键的问题。不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而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直击真正的瓶颈和痛点。当然,我们也不能总想一口吃个胖子,要有足够的耐心,这一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如果我们能够不断解决一个一个的“小”问题,最终就会带来汽车移动性的显著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多手段,需要很多能力,包括汽车硬件的完善,汽车软件的进化,也包括通讯能力的升级,政府力量的推动。最后,我们很可能还需要纵观全局的城市大脑,通过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实现城市中每一辆车与每一个场景的实时互动和优化匹配,从而让汽车更好地服务人类,也让人类社会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展望未来,在能源、互联和智能三大革命的驱动下,汽车产业全面重构的进程将不断加速,这其中蕴含着空前的机遇,但也将带来空前的挑战。面对这种情况,传统车企与ICT企业都无法独自应对,各方参与者需要更加紧密地彼此拥抱、协同创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