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23)
时间:2020-08-24 03: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完成《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的修订工作,将实施机动车环保义务监督员制度、汽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未按期接受处罚和治理车辆的处理规定等措施,一并纳入新修订的《广州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规定》的立法范畴,建立长效监督管理机制。 综合分析广州市域内各环境单元的社会功能现状与发展趋势,结合大气环境敏感度的分布情况与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分区结果,确定各环境单元的主导功能,调整广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区划。 根据广州市水功能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和新的水功能利用格局,调整水功能区区划和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完成《广州市饮用水源污染防治条例》的修订工作。 依据广州市行政区域的调整、“退二进三”引起的工业布局变化以及新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充分考虑广州市的布局现状和分区规划对各区域功能区布局调整的因素,重新划分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网格和交通干线噪声监测路段,调整和完善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区划,实现环境功能合理分区。“十一五”期间,建立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的定期修订机制。 2.强化环境管理制度建设,提高环保决策水平 建立和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组织制定重大环境与发展政策,协调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审议重大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及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建立环境与发展咨询制度,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环境与发展咨询专家库,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规划实施以及重大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进行研讨和咨询,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强化环境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将环保规划的施行情况、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情况、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污染排放强度情况和公众对环境满意度等指标纳入政务公开的内容,发动群众参与环保决策,同时将环保规划工作责任分解到政府各部门。 积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落实,按照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和环境容量的要求,评估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提出污染预防措施和规划调整方案,以保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对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进行规划环评知识的培训教育工作,提高领导干部对规划环评深远意义的认识。 继续深化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逐步扩大排污许可证发证范围,覆盖到占全市污染物排放总量90%以上的污染源。推进排污申报登记、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的“三表合一”工作,逐步实现污染源动态管理。加大排污收费征收力度,依法足额征收,使排污收费制度成为鼓励企业自觉进行污染治理、提高治污水平的经济杠杆,引导企业树立“增效减污”的环境方针。逐步建立以排污申报为基础、总量控制为主线、排污许可证为重点、在线监控和现场监督检查为手段的污染源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把环境保护工作责任纳入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坚持和完善政府环境目标责任制,实行评优创先环保一票否决。建立环境保护工作奖惩、责任追究制度等,对因决策失误、未正确履行职责、监管工作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环境质量明显恶化、生态破坏严重、人民群众利益受到侵害等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作为落实政府环保责任的重要保障。 3.积极探索新型政策管理机制,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管理要求 “十一五”期间,通过不断的探索和试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广州市环境保护工作特点的新型政策管理机制。 要研究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把环境因素纳入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综合决策之中。 建立和完善产业环保准入制度,提高工业企业准入的“门槛”;建立单位产值排污量的定量管理制度和实施方法;建立重点工程环境监理制度,加强主体工程建设期间的环境监理工作;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环境政策,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率,抓好各类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完善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与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建立环境规划实施的评估与滚动修订机制;建立企业环保信用管理制度。 (三) 加强环保队伍能力建设,全面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1.推进人才结构调整,提升环保队伍素质水平 通过建立吸引和激励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强环保人才资源开发和合理配置,促进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结构的合理分布,建设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创新力强、适应环保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 2.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高环境保护监督管理水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