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17)
时间:2020-08-24 03: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好南湖国家旅游度假区、白云山风景区、芳村“千年花乡”生态旅游区、从化省级温泉旅游度假区、莲花山旅游风景区、芙蓉嶂旅游度假区、九龙潭水上世界度假村、丹水坑风景旅游区,使之成为都市生态旅游基地。 5. 湿地保护 开展全市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加强重点湿地的划定与保护,制定中长期湿地保护规划,提出保护对策与措施。重点编制沿海滩涂湿地和流溪河流域湿地的保护与建设规划,营造滨海和流溪河流域水绿生态网络。同时开展湿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提高湿地资源保护与建设水平。 湿地保护,关键在于提升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均化洪水、降解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功能。对湿地保护,采取保护一部分,人工优化调控一部分,重置一部分的保护策略。 对于原生态的,或功能比较优越的湿地应予以保留,不能因为开发建设而将其破坏;对于半自然状态下的湿地系统,主要针对面源污染比较集中的河滩、河口滩涂等条件适宜地段,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进行湿地建设,通过人工参与的方式,修复其生态服务功能;对于已开发利用的湿地,其生态功能已经丧失的,应当利用人工重建的方法,保持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重点保护和建设好南沙湿地、广州新城、大学城濒水湿地以及莲花山湿地的基础上,通过其辐射和带动作用,保护和建设好其它滩涂湿地。加强水网滩涂湿地水禽类、鸟类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 6. 加强旅游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 在旅游资源开发活动中,必须妥善处理好各类自然生态和人文社会景观保护与利用的关系,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引导和规范旅游及其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消费等行为,将旅游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1) 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 各级环保部门要加大对旅游区的环境监管力度,严格审查把关,特别要加强对旅游区、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施工的环境监管,防止因施工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生态敏感的旅游区、旅游项目要建立健全景区生态资源管理监测系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及时发布旅游生态环境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信息。 (2) 严禁在具有饮用水源水功能的湖泊、水库设立旅游区,确保广州市饮用水安全 严禁在具有饮用水源水功能的湖泊、水库设立旅游区,不得在饮用水源湖泊、水库内设立水上旅游项目,不得开展影响水源水质的游乐和服务活动。在非饮用水源的水域开展的旅游,掌握库外食宿库内游的原则,加强对“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确保广州市饮用水源安全。 (3) 加强旅游资源的生态保护 要严格按照生态保护的要求进行旅游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旅游活动不得损害生态资源,旅游活动规模不得超过旅游区的合理环境容量,不得建设降低景观相容性或破坏景观的项目。 在旅游区内、重点旅游线路及其邻近范围内,禁止毁林毁草破坏原生植被、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开山采矿取石、挖土采沙、围湖海造田、改变自然水系或岸线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7. 城市生态修复工程 结合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河涌截污及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工程。 以引清调水工程、蓄水工程建设为主,辅以与市政截污工程同步的河涌整治工程、水绿生态景观工程,优先解决人工湖与湿地建设。河涌整治不仅要保护河涌长年水清,同时进行堤岸整治和两岸绿化,尽可能建设生态河堤,恢复河流的自然形态。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环境,利用微生物等技术修复河道,增加河道的净化能力。 河涌整治与生态修复建设采用渐进的方式,2007年前取得河涌生态修复技术试验示范成果,2008~2010年在中心城区全面实施河涌生态修复,恢复河涌的自然生态环境,建立水生态安全格局,提高水环境质量。 “十一五”期间,开展广州市土壤环境质量的普查,对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污染途径和成因进行分析,建立广州市土壤环境质量动态数据库和土壤环境质量管理体系,提出广州市土地利用安全性区划。加强土壤污染治理机理和污染土壤生态修复技术的研究,明确土壤污染治理的途径,提出防治土壤污染和土壤生态环境管理政策框架,建立土壤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示范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