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广州市环境保护 “十一五”规划(13)

加强对饮食服务业的监督管理。取缔无证照经营的饮食服务业,禁止在公共场所露天经营烧烤等产生油烟、废气的饮食服务项目。饮食服务业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备,并通过专门的烟道排放油烟、废气等污染物,严格控制油烟废气无组织排放。建立油烟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监督机制,确保设施正常有效运行。到2010年,基本解决中心城区饮食服务业扰民问题。

加强对产生臭气影响周围人居环境的污水处理站/厂、垃圾压缩与转运站、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厂、垃圾堆肥厂、污泥处理场、禽畜养殖场、屠宰场、农贸市场、食品加工、沥青加热、露天喷漆及垃圾堆放等单位、设施、活动的规划控制和监督管理。推广先进实用的臭气治理技术,限期治理臭气扰民的单位及设施,对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无效的,限期关闭或者搬迁。

加强对建筑物室内及机动车车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加强对市民防治室内及车内空气污染的指导。加强对全市房地产开发企业、机动车生产企业、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生产企业、建筑施工装修企业、家电与家具制造企业、燃料供应企业、家用化学品生产企业、物业管理企业、公共场所(包括候机厅、候车室、学校教室、体育场馆、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宾馆饭店、商场、餐厅、歌舞厅等)管理部门等相关行业的环保管理与指导。推进绿色社区、绿色建筑及环保产品认证等工作。加强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

5. 加强与周边城市开展区域大气环境保护的协作

加强与佛山、东莞及香港等周边城市的协作,完善区域大气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在酸雨、光化学烟雾及细粒子污染等区域性大气环境问题上加强合作监测、研究和污染控制。
 
    (四) 综合防治各类噪声,改善声环境质量

推进《广州市“宁静工程”实施方案》,重点抓好道路交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的污染防治工作,营造舒适的城市声环境。

1. 调整声环境标准适用区域划分

根据广州市行政区域的调整、工业布局的优化以及城市交通网络的建设,结合考虑广州市的城市布局现状和分区规划的调整等因素,对《广州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适用区域划分》进行修订并定期调整。

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建设区域环状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市域生态廊道网络,建立各组团间的生态隔离带,建构多层次、多功能、立体化、网络式的生态结构体系,为广州城市声环境分区控制奠定空间基础。

2. 控制交通噪声污染

不断完善市域城镇空间布局,加强各级城市组团的建设并逐步完善其功能,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的大都市空间布局,从而减少通勤交通,减少道路噪声污染源。规划建设以快速交通为骨干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控制城市道路噪声源的增长。在规划中要划定建筑物与交通干线合理的防噪声距离,对城市各级道路设置防护绿地或严格按照“道路边线退让间距规定”进行建筑后退道路边线控制,减少道路交通对周边功能地块的噪声污染。建立城市主干道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全面推广使用新型公交刹车材料,合理控制公交报站器音量,有效解决公交车噪声污染。加强内街、小巷摩托车噪音污染整治。穿越居民区的道路和环境敏感点路段必须采取降噪措施,如隔声屏障、绿化隔离带、降噪路面或交通控制等措施,必要时在建筑物上安装隔声门窗降噪。对中心城区道路两侧区域以及铁路两侧区域的噪声进行监测和防治措施评估,确定噪声污染控制工作重点,逐步实施治理。

3. 强化建筑工地噪声污染控制

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工程的排污申报登记,认真开展施工现场监督管理和执法工作,对在建施工工地开展综合执法工作,严格按章处罚,对有噪声污染的工地及时发现,坚决制止,从严处罚。

4. 加强工业及社会生活噪声污染控制

合理安排各种用地布局,避免或减少相互干扰:通过编制工业用地专项规划,将噪声污染较大的工业搬迁至城市外围,逐步实施“退二进三”;通过编制居住用地专项规划,适当集中居住用地,合理控制居住环境,确保居住声环境的达标;通过编制公共服务中心专项规划,适当集中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便于控制其对居住声环境的干扰。2010年广州市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到60%以上。

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广州市噪声污染防治规定》等法规对工业企业、娱乐饮食服务业建设项目进行审批,监督落实“三同时”制度,严把验收关。清理、取缔无证经营的卡拉OK和饮食业户。禁止商铺使用产生噪声污染的音响设备招揽顾客,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噪声扰民的监管。对噪声投诉较多的工业企业和娱乐饮食服务业开展执法检查并提出整改措施。对各类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和肉菜市场夜间卸货造成的噪声污染,要通过营业时段管制和设置专门的卸货停车区间进行卸货来进行控制。开展机动车检测站周边噪声的防治工作。

(五) 强化固体废物管理,提高固体废物处置水平

实施《广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强化固体废物的管理,完善处置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1. 以分类收集为重点完善生活垃圾处理系统

大力宣传、鼓励和促进节约型消费方式,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减缓垃圾增长速率。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