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潍柴动力,何以奔腾不息?(7)

  1998年6月27日,潍柴管理干部班组长千人大会在酷暑中召开。面对大家失落、怀疑的目光,第一次以厂长身份出现在众人面前的谭旭光,提出了潍柴人人皆知的“约法三章”:

  “坚持原则,敢抓敢管,不做老好人,不当太平官;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为企业干实事,为职工办好事;以身作则,清正廉洁,要求职工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不允许职工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讲话只有半小时,长期处于困境、近乎绝望的职工爆发出12次雷鸣般的掌声。

  这番话为何击中了职工的内心?

  “潍柴走向破产边缘固然有市场原因,但归根到底是领导干部队伍等靠要、萎靡不作为。企业要彻底走出困境,必须首先从领导干部作风抓起。”鲁文武如此解释。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曾经说过,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就是人,管理企业就是管理人心。

  说到做到!谭旭光上任前,潍柴人用水、用电都是企业付费,为减轻企业负担,他先从父母家“开刀”;有一位领导干部当时拒不执行改革决策,此人与谭旭光父亲私交甚好,但仍然被辞退……

  集团营业收入突破1000亿元,一些干部出现骄傲自满的情绪,谭旭光适时提出领导干部“八不用”:不敢暴露问题的干部不能用;不愿承担责任的干部不能用;不善沟通协作的干部不能用;不会带好队伍的干部不能用;不求学习提升的干部不能用;不想主动创新的干部不能用;不让客户满意的干部不能用;不知心存感恩的干部不能用。

  2015年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大,谭旭光提出了新常态下领导干部“四个永葆”:永葆危机意识,不断否定自我;永葆创业激情,树立高昂斗志;永葆改革锐气,敢于撞击矛盾;永葆务实作风,坚决执行到位。

  “约法三章”“六项准则”“五做五不做”……在潍柴发展的不同时期,谭旭光都会提出新要求,始终约束、激励、凝聚着每一个党员干部。

  潍柴的管理团队干过一个“重新分配股份”的“傻事”。最初,24名高管入股潍柴动力,上市后手中股票一路飙升,个个都成了千万富翁。但没有股权的集团干部却产生了极大的心理失衡。

  为了让更多高管分享企业发展红利,在谭旭光提议带头下,潍柴动力24名高管自愿拿出了个人部分股份,进行重新分配,最终使59名管理团队成员拥有了股份,凝聚了全体管理团队的人心。

  因为业绩飘红,国内一家民营企业为核心高管团队每人配备了一辆价值几百万的高级轿车。潍柴也有人向谭旭光提出了类似建议,谭旭光板着脸反问:我给大家一人配一架飞机吧?

  “在潍柴,信念比金钱重要。”谭旭光敲击着桌子高声说。

  对于高度市场竞争的行业来说,一次危机、一次颠覆可能就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潍柴与“小富即满”、不思进取斗争,永葆危机意识给人启迪。

  在不少员工眼里,潍柴2018年的大事喜事不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潍柴WOS质量管理模式荣获第三届中国质量奖;潍柴马兹发动机工厂在白俄罗斯投产运行……

  然而,2019年农历正月初三,谭旭光一个内部讲话“劈头盖脸”,题目是《潍柴集团将面临新的更大风险》。

  每一个经济循环期,潍柴发展到阶段顶峰时,谭旭光总会给大家浇一盆冷水——

  2007年,全球经济形势一片大好,谭旭光却在潍柴领导干部大会上提出,全球经济新一轮的衰退周期已经到来。

  2013年,面对潍柴发动机一枝独秀的态势,谭旭光却说,潍柴正在面临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围剿,“‘狼’真的来了”。

  2017年潍柴营销技术年会,围绕如何迈向高端、挑战全球一流,谭旭光向潍柴人说:不改变就灭亡。

  不断与自己斗争,超越自我,淬炼了潍柴的特色文化。“干就负责、做就到位”的执行文化,“一天当两天半用”的效率文化,“不争第一,就是在混”的激情文化,成为在市场竞争中胜出的最强大武器。

  谭旭光的“拼命”被人们熟知:一年“狂飞”40万公里,在国外120天,与家人吃饭不足10次,有时开会从早上8点半持续到深夜12点。

  潍柴一号工厂,2004年时每190秒下线一台发动机,如今提速到了90秒。一号工厂厂长冯建新说,工厂最初年设计产能是10万台,但随着市场需求扩大,工人们一边生产,一边改造设备,最多的一年生产了24万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