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汽车激荡70年:变革与突围(5)

合资品牌的遍地开花,再加上进口汽车开始涌入,使得当时自主品牌只有上海牌和红旗牌在苦苦支撑。但是由于可靠性和耐用性欠佳,进入上世纪80年代,这两个仅有的自主品牌也相继停产,国内轿车市场一度被合资汽车垄断。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几个“不安分”的人脱颖而出,即便最初是抱着“汽车等于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的态度,依然改变不了他们成为汽车市场鲶鱼的事实。

1994年,多次创业都赚了不少钱的李书福打起了造车的主意,因为在他看来,当时汽车的价格太高了,里面有很大机会。

在当时那个环境,政策并不支持民营车企造车,能造轿车的只有“三大三小”轿车生产布局,

而且没有经验技术和人才,民营企业想造车简直天方夜谭。但李书福这个固执的浙江人不信邪,在全家反对的情况下,李书福硬是“申请”了1亿的启动资金。多了没有,赔了自负。

有了启动资金,李书福开始了造车之路。为了搞懂技术,他买了不少汽车交学费,奔驰、宝马、丰田什么车都买。最终得出一个结论:汽车就是四个轮子加两个沙发。

在拆了好几辆车之后,看着七零八落的零件,李书福灵机一动,把拆下来的零件组装成一辆“吉利”汽车不是正好吗?

说干就干,刚拆完车的李书福又开始玩起了组装,没过多长时间,还真让他捣鼓出一辆汽车来。这辆“车”有着奔驰的模样,底盘和发动机的红旗的,其他零部件更是七拼八凑,李书福还给这辆车起了一个名字——吉利一号。

中国汽车激荡70年:变革与突围

(吉利一号 图源:汽车之家)

第一辆车就这么东拼西凑的成型了,还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人们都好奇这个既不像奔驰,又不是红旗的家伙到底是什么来头,纷纷驻足东瞅西瞅,李书福满足感爆棚。

不过这种车注定没有任何质量保障,没过多长时间就七零八落散架了,看情况走奔驰这种高端路线行不通。碰了一鼻子灰的李书福开始转战经济型小车,喊出了“造老百姓买得起的汽车”的口号。

夏利很火,李书福开始把目光瞄向夏利,于是回家又买了几辆夏利反复拆解。发动机、变速箱、仪表盘等零部件挨个研究。研究完技术后,李书福终于搞懂了里面的门道。

但是生产线没有怎么搞?一向聪明的李书福就以“造最豪华的摩托车”为借口,向临海市申请了一块地皮,500元一亩的沼泽地,一共800亩。这篇荒芜的沼泽地上,只有两栋楼孤零零的杵在那,没电没水也没人家,甚至连个鸟窝都没有。

为了解决生产资质,1997年李书福又打听到了德阳监狱汽车厂已经停产,但汽车生产目录仍有保留。李书福当即拍大腿,就它了。最后几经辗转,最终把德阳监狱汽车厂收入囊中,后来又把厂地建在了临海。

就这样,造车的草台班子就搭起来了,经过了三四年的筹备,终于吉利第一台真正意义的量产车——吉利两厢车豪情下线了。这辆车仿的夏利的车身和底盘,发动机为丰田8A发动机,变速箱是菲亚特生产的。

但是吉利豪情的质量让经销商直摇头,质量实在不敢恭维。车门咯吱直响,车门的腻子粉厚薄不一,车子开起来由于缝隙太大,灰尘和雨水夹杂着涌到车内,车外下大雨,车内下小雨。当时临海街头流传这么一个顺口溜,吉利车上坡要推,下雨要打伞。

吉利豪情也有优点,那就是拉低了夏利的售价。当时豪情出来时,超低的售价也让夏利被迫降价优惠,但夏利每次降价吉利豪情都会跟上去,夏利最终把价格定在3.18万起,而豪情则把价格贱贱地降到2.99万,气的夏利的人直跺脚。

李书福明白,质量太次是没有竞争力的。到了1999年吉利第二款车型美日问世了。这款车相较豪情,质量提升了不少,同时也是美日让吉利真正实现盈利。

就在2001年11月9日,国家发布了第六批中国汽车生产企业产品《公告》,吉利JL6360榜上有名。这意味着吉利终于从一个“黑孩”拿到户口了。李书福当晚和吉利的高管们喝了很多酒,多年的媳妇终于熬成婆了。

得到国家支持的吉利汽车,接下来的发展开始如鱼得水。自由舰、帝豪等新车开始密集推出,吉利汽车逐渐有了话语权。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