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汽车激荡70年:变革与突围(4)

当时无论是大众还是丰田在内的海外车企,都在为争夺海外市场份额打得不可开交,看到中国市场的大门打开后,纷纷举双手赞成。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车企陆续走出国门开始和海外车企以及进口汽车零部件进行技术上的合作,同时也见识到了与海外技术的差距,引进外资技术的愿望愈加强烈。

曾经凭借BJ-212国产军用越野车一时名声大噪的北京汽车制造厂,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在完成了支援对越自卫反击战任务后,北京汽车制造厂面对不断扩大的用车需求有些力不从心。在著名企业家沈坚白的推荐,北汽与美国AMC汽车公司建立了联系,经过多次沟通,双方确定了合作的意向。

美国AMC汽车公司的处境在当时也非常尴尬,由于美国70年代石油危机,大排量的轿车销量少的可怜,反而日本小排量轿车大受欢迎。美国AMC汽车已经连续多年亏损,与北汽的合作是能否盘活的关键。

不过这中美两家公司都没有合资的经验,对着双方提的意见直摇头。而且当时国内也不乏反对者,双方这次跨国牵手异常艰难。由于引进生产何种车型的问题,双方也僵持不下,谈判代表在中美两国你来我往好几次,向中央递交文件不下几百次,期间几乎中断夭折。

最终双方在1983年达成了共识,北京吉普有限公司成立了!这是中国第一家合资车企。北汽以厂房、设备和资金入股,占股68.65%,而AMC则以技术、知识产权和资金入股,占股31.35%。

和北京吉普几乎同一时间成立的,还有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作为早期合资车企的开创者,上海大众同样具有合资范本的作用。北京吉普是基于军用车需求,而上海大众的目的则是合资生产轿车,其意义不言而喻。

“一个无产阶级,一个资本家,能走到一块?”不少人提出了质疑,而且对于当时的环境来说,合资轿车属于奢侈品,是资本家的象征,是薅羊毛。能不能生产轿车,国内掀起了一大波讨论,最终这个问题直接到了邓小平的办公桌上。1982年,邓小平作出批示,“轿车可以搞合资。”

中国汽车激荡70年:变革与突围

(中国首辆桑塔纳轿车 图源:中国汽车报)

扫除了障碍后,上海大众汽车就红红火火地开张了。双方经过拍板,决定引进第二代帕萨特,国内称之为桑塔纳,这款车是大众最新最高级的轿车。在1983年,上海牌汽车在老厂房里成功组装出第一批桑塔纳,从此桑塔纳轿车的神话便开始了。

1984年10月10日,有“中国汽车工业之父”之称的中汽公司董事长也是第一任一汽厂长饶斌和德国大众汽车董事长哈恩博士在人民大会堂签署协议,上海大众汽车公司正式成立。广州标致紧随其后,1985年3月15日,中法双方在广州签订协议,广州标致公司成为第三家合资汽车公司。

与此同时,伴随着改革的春风,我国汽车需求也开始大幅增长。不过像红旗、上海牌汽车产量不高,年产量还不到5000辆,上海大众桑塔纳轿车刚组装出来时,价格更是贵的离谱。全国统一售价14.539万元,加上其他乱七八糟的费用,总价将近18万元,计划之外的价格更是高达25万元,这在当时几乎是天文数字,即便是先富起来的那拨万元户也是望车兴叹。

这就导致当时走私情况猖獗,同时也引发了一大波进口潮,几十万辆车涌入国内,并带走了大量宝贵的外汇。有数据统计,仅在1984年,由于进口汽车流出的外汇就相当于中国汽车工业30年总投资的两倍多。

这也引起了中央领导的注意,当时刚打开国门不久,中国对外合资合作不仅缺乏外汇,还缺乏知识和经验,发展轿车工业更是缺乏社会观念以及书面文件支撑。80年代中期,党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争取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到了1987年8月,避暑胜地北戴河终于落地关于轿车产业的重要决策,当时确立了一汽、二汽、上海作为我国“三大”轿车生产基地,天津大发、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为“三小”生产基地,此后又确定了两个微型轿车生产基地,随着相关轿车生产企业终于获得准生证,我国轿车市场终于迎来爆发。

到了1994年7月,我国第一次颁布系统性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首次提出“鼓励个人购买汽车”的导向。轿车需求被释放,企业的紧箍咒也逐渐被打开,这也让更多的合资项目开始涌入国内。

在上世纪90年代,一汽大众、长安铃木、上汽通用等一大批合资车企诞生,并打造出一代人的记忆神车。不过可惜的是,在这个期间民营车企一直被挡在轿车门外,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被奉为坐享其成的圭臬。但在核心技术以及三大件方面,我国整车企业依然不甚了了,有些车型的国产化率更是低的可怜。

04 民营车企获户口,汽车走进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