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判桌上的中国汽车巨头(5)
时间:2020-01-10 09: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据了解,合资公司注册资金54亿元人民币,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各持股50%。值得注意的是,全新一代纯电动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负责设计,工程研发则交由吉利控股全球研发中心负责。新车型将在中国的全新工厂生产,预计2022年开始投放市场并销往全球。 在这家新合资公司总部所在地宁波,吉利汽车研究总院已经在此“安家”多年,试车场内引擎、电动机发出阵阵轰鸣,万亿级汽车产业链初具规模。 “能够主导smart工程研发,说明吉利全球体系能力获得了戴姆勒的高度认可。”有分析人士指出,近几年,中国自主品牌车企已在制造和部分研发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中国制造已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中外合资、合作也因此迎来了更加平等互利的新环境。” 无独有偶,2019年11月7日,丰田汽车公司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资协议,宣布于2020年在中国正式成立新公司,开展纯电动车及该车辆所用平台和零部件的设计、研发等相关业务。此前,比亚迪与长安汽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设立以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销售为主营业务的合资公司。此外,双方还将围绕汽车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出行等领域展开全方位深度合作。 最值得一提的是,与改革开放之初“只卖车、不研发”的中外合资模式不同,比亚迪与丰田、吉利与奔驰的合资项目是跨国巨头同中国自主汽车企业开展“技术对等”的整车开发合作。这说明,中国不仅有诱人的市场规模,也有独特的创新土壤,而这将深刻影响全球汽车企业“合纵连横”的大棋局。 对于市场、产业链均高度国际化的汽车业来说,探索企业合作新模式的重要性,或许一点儿都不亚于技术创新。有分析认为,此次吉利控股与梅赛德斯-奔驰采用了“全产业链合作+服务全球用户”的合作新模式,有望充分整合双方在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全球优质资源,通过协同实现规模效应,建立全新的smart品牌运营体系。 “吉利控股与戴姆勒是全方位全球化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直言,吉利将把研发、制造、供应链等领域的优势及对中国市场的深刻理解注入合资公司,“促进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挥协同效应,推动smart品牌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实现smart汽车在全球市场的商业成功。” 在他看来,新四化浪潮正在重塑全球汽车产业,单打独斗则没有未来。 开源节流是拓宽“朋友圈”的核心诉求 从某种程度而言,中国一汽、东风公司和中国长安的合作同样暗示了中国车企正确的发展之道:找到自己的优势并发现可以合作的伙伴,开拓一个全新合作模式和商业版图,“开源节流”两手抓,从而进一步强化企业营利能力。 2019年11月27日,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T3物流合作现场会暨城市配送共享仓(VTC)项目合资意向书签约仪式在重庆举行。按照计划,三方将在天津布局华北海运滚装门户枢纽,并共建武汉江运滚装码头,完善华中多式联运节点布局。 在物流技术上,三方共建联合物流技术研究中心,围绕智能搬运、仓储、运输、标准等课题开展联合技术研发。在资源整合和资本合作上,三方将完善城市配送共享仓(VTC)项目合资合作方案,签订合资意向书,推进由业务向资本合作延伸。此外,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还表示将加强日常资源对流和共享。 事实上,自从2018年7月6日首次举办T3物流高层研讨会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以来,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在物流网络联合布局,推进整车物流江、海、公、铁运输协同以及零部件物流铁运、海运协同,并在物流技术联合研究等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三方第三次会议特别邀请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和长安汽车等三家主机厂代表参会,听取了主机厂的物流规划。 “汽车工业是最典型的规模经济的行业。由于其在生产设备和技术研发上的巨额投入,必然要求企业有足够的规模才能实现生产的效益。”有分析指出,一汽-大众、东风日产和长安汽车均是年销量超过100万辆大关的头部企业,“预计2019年这三家公司的销量之和接近500万辆,这意味着一旦它们在零部件、整车物流方面完成资源整合,放大规模效益,将极大地节省物流成本,提高公司竞争力。” 按照计划,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中国长安将推进城市配送共享仓(VTC)项目合资。VTC合资公司成立后,将在共享前置库、智慧化城市配送和零售线下仓储、运力匹配平台等方面探索创新模式,整合T3物流各方优势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