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份路测报告看中美自动驾驶发展(2)
时间:2020-03-20 15:0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同时在加州和北京两地开展自动驾驶车辆测试的小马智行,其北京研发中心负责人李衡宇曾告诉记者,与加州相比,北京的道路测试增加了封闭场地5000公里训练和能力评估考试,在监管方面,企业除了提交脱离报告,还需提交测试计划,并有实时的视频监控和车辆位置监控等。据了解,北京采用了实时监测的模式,通过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监管平台,可以精准到开放测试道路电子围栏、驾驶员(安全员)甄别及测试情况监控、测试车辆历史轨迹追溯等。 显然,与加州的“松散型”管理风格大相径庭,北京对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管理更加严格。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国内交通状况更加复杂。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主任戴一凡指出,客观而言,中国的道路交通场景更加复杂,包括道路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社会车辆的驾驶行为习惯等,都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基于此,国内监管更严格,这也是不同国家的实际交通状况决定的。 “其实两地的监管一松一严,充分体现了两个国家相关部门管理风格的不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加州门槛更低,给予企业更多自由,从某种程度上而言有利于创新;北京虽然“手伸得较长”,从另一方面看也给予了企业很多帮助和支持。例如2019年由智能车联推出的“星火计划”,累计向20余家企业、科研团队和行业协会等提供了1160小时的优惠服务,为企业和科研团队节约了千万余元研发资金。“更重要的是,细致而严苛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出现严重的交通安全事故,避免影响自动驾驶道路测试整体发展进程。”该人士如是说。 技术路线:单车智能VS车路协同 可以看到,在加州报告中,惟一的主体是开展测试的汽车企业;在北京报告中,除了关注企业以外,政策、标准和场景等,这些都是重要内容。“中国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领域布局的思路与美国有所不同,这一点从两份报告中也可以比较得出。”王羽告诉记者,美加州报告更关注单车智能,这也是大多数国外自动驾驶企业选择的技术路线,相较之下,中国走的则是智能网联、车路协同发展的道路。此外,北京报告系统化突出,除发布了产品智能化水平,还就测试场地和道路开放情况等作出了详细介绍,体现了双方在产业发展方面的不同理念,一方希望以一家优秀的企业带动整个产业链的进步;另一方则希望产业链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最终实现整体的协同发展。 ■单车智能遇瓶颈 以Waymo为代表的美国企业,一直都是坚定的单车智能派选手,优步、特斯拉、通用Cruise等走的也基本上都是这条路线。 在这一条技术路线拥护者的眼里,只要通过详细拆解人类驾驶汽车的行为,不断改进算法,提高机器的智能水平,就能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业内专家认为,人类因为自身的局限性以及情绪的波动性,完全无法和机器匹敌。 首先,在感知方面,由于天气、视线盲点及自身的身体疲劳、反应速度、情绪等诸多原因,人类驾驶员在观察方面存在盲区,并将基于这些盲区做出不安全的决策。 其次,在决策层面,以AlphaGo为代表的机器智能已经证明了在速度、精确度等方面,机器确实可以远超人类,并且保持长期的可重复性。机器通过线控系统将信号传递到汽车的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和传动系统,可以确保信号的快速性以及准确性,能够避免“错把油门当刹车”这一类的失误。 最后,只有当积累到一定驾驶里程,人类驾驶员成为“老司机”后,才能达成“眼手脚”的协同配合。相对的,机器学习可以极大加快学习的过程和进度,使得协同配合的达成时间大大缩短,出手就是“老司机”水平。 然而,这一切随着自动驾驶研发工作的深入遇到了瓶颈。特别是在现阶段,传感器还存在缺陷,人工智能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很多危险的场景凭单车智能还无法安全应对,比如前方大型车遮挡住红绿灯。2019年4月,当时福特汽车新上任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哈克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完全的无人驾驶汽车到来仍需时日,大家对于无人车的普及过于乐观。 ■车路协同或走得更快 鉴于单车智能来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还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中国为代表的车企走上了V2X车路协同的另一条道路,同时在车端和路端安装各种传感器,打造“聪明的车+智慧的路”,让人、车、路、云高度融合,互为补充,促成智慧出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