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苹果“炒”着吃?
时间:2019-06-13 06:5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 大文豪蒲松龄在《聊斋》中有这样一句描写:“而今北地兴揠果,无物不可用糖浸。” “揠”的意思是“拔”,“糖浸”说的是用粘稠的糖汁浸泡,所以这句话所描写的,正是今天一道非常正宗的鲁菜——拔丝苹果。 苹果清脆,糖汁香甜,待糖汁冷却凝固之后,正好形成一层硬壳包裹在果肉外面,形成外焦里嫩,甜酸相宜的口味。 蒲松龄祖籍山东,而山东历来是华夏的苹果主产区。在晚明与有清一代,山东夹在直隶与江南两大经济区之间,运河沿线之繁荣富庶,逐渐形成偏甜的口味。于是这道菜,凝聚了时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迅速风靡东部地区。 要说苹果入菜,可不只是发端于清朝。早在1000多年的盛唐,便有一道宫廷甜点,是在酸奶上面加苹果与樱桃,然后浇上蜜汁,外形酷似雪山。 古人的吃法,在今天看来可不怎么健康。一来糖分太高,二来油脂太多,这两样吃多了都会长胖。 中医认为,苹果性平,不论任何体质的人,怎么吃都不会出事。故而今日之减肥达人,往往单纯一个苹果,就构成了一日三餐的全部——这种物美价廉的减肥方式,称为“苹果减肥餐”。 …… 凡此种种,皆言苹果之平凡与易得。中国是产苹果的大国,每年的苹果向来是自己吃不完还要对外出口。然而就是这一颗红扑扑的小果子,最近,却搅动着神州大地的每一颗神经。 前几年,像陕西洛川、甘肃庆阳、以及山东淄博蓬莱等主产区,苹果价格都是四、五元钱一斤;然而今年,特别是进入5月以后,苹果价格已经突破10元,在城市超市里,最普通的苹果都要卖到了小15元一斤。 伴随着苹果价格的一路上涨,果农为之喜为之忧,资本市场为之癫为之愁,而小民百姓则更多的是感叹——如今连吃个苹果也难得自由。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天气与供求 资本市场向来有个神话,叫做“蝴蝶效应”。说的是南美洲海边的一只蝴蝶扑腾了下翅膀,就会在太平洋(601099)那边的印度尼西亚引发一场风暴。 这说法虽然夸张,但此次苹果价格的上涨,还真应了这个“蝴蝶效应”。 2018年的天气,3月份北方许多地方都热到20多度了,苹果都开花了;然而4月清明节来了一场寒潮,把这些花都冻死了。 我们知道,苹果成熟结果的主要时节在秋季。2018年春天这一波天气杀,直接导致当年苹果减产。 苹果属于农产品(000061),也是日常生活的刚需;而且苹果与其它水果价格的联动性较强,苹果贵的时候,其他水果也不便宜,但人又不能不吃水果,所以怎么都要消费苹果的。 所以,苹果的价格趋势,就看供给(产量)。只要产量预计减产,价格必然是往上蹿的。自从从2018年4月份那次寒潮把我们国家主产区的苹果花都干掉之后,这一波涨价,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事实上,不论是可以吃的苹果,工业原料石油,用来观赏的郁金香,还是盖房子用的钢筋,制造汽车电池的锂钴镍,甚至是完全虚幻的数字货币,完全收割智商税的保健品、增高鞋、护眼灯……只要符合了大宗商品炒作的几个因素齐备,统统都会被炒作。 首先是供求。 先说需求的刚性。苹果这一点就不用多说了,味甘,性平,不会吃了上火或者体寒,而且又能补充维生素,是中国居民水果消费的主要品种。 再说供给的稀缺性。苹果向来不具备稀缺性,因为我们国家盛产苹果,而且还出口海外。然而正是本来并不稀缺的苹果,却在一场寒潮爆发之后,并经历了流通环节的层层囤货行为,最终导致流向市场的苹果奇缺。 您可能会说,苹果属于生鲜水果,囤货能囤几时呢?呵呵。这要感谢现代冷藏与冷链运输技术了。根据一些经销商披露,目前在市场上交易的苹果储备,大多冷藏时间在半年以上。 然而仅仅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产量下降以及由于产量下降而形成的经销商囤货,都不足以使价格持续大涨。导致苹果价格大涨的,更主要的,是市场参与者的微妙的心理因素。 2 击鼓传花与囚徒博弈 有个古老的格言式智慧,讲的是:如果你在一群被狼追赶的羊里面,那么活下去的方法不是跑第一个,而是不要跑最后一个。 这背后所反映的残酷事实是,人类有时候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同伴来图富贵,或保平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