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严酷竞争

随着国家为新能源汽车按下加速键,那层罩在国产车企头上的保护罩没了。特斯拉、宝马、奥迪、奔驰等合资车企一拥而入,一场豪斗即将上演。

对于被保护了几十年的国产汽车而言,目前要做的不是跟特斯拉比续航,不是跟合资车企拼配置,更不是比拼谁的价格更有吸引力,而是真的到了认真自主研发,比拼技术和产品实力的时刻。

在这个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时代,企业要做的是先活下来,而握紧质量这一掌握在自己手上重要的才是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1销量连续下滑

中汽协发布的新能源车产销数据显示,2019年10月新能源车产销量分别为9.5万辆、7.5万辆,同比下降35.4%和45.6%;10月新能源乘用车销售6.6万辆,其中,纯电动乘用车销售5万辆,环比下滑11.3%,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1.6万辆,同比下降38.7%。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严酷竞争

    *数据来源:中汽协

由于赶在下半年补贴下降前大幅抢装,加之今年以来整体车市热度不佳和国五切换国六,导致新能源车下半年销量低迷,往年的金九银十没有出现,车市尚未回暖。

从累计销量数据看,今年1-10月新能源车累计产量是98.3万辆,累计实现销量94.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7%和10.1%。虽然累计销量同比一直是处在正增长态势,但累计销量同比增速从6月开始已经连续5个月下滑。

实际上,下半年虽然减少了补贴,但各大厂商也陆续上市了不少新车型,从目前看并没有带动销量,如果11、12月份仍难见明显回暖,预计今年全年销量将会与2018年持平,甚至出现负增长。

新能源车目前受政策变动影响依然很大,与此同时,中国各级城市之间购车政策和新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程度不同,也影响了终端市场形态。而帮助分解销量的共享出行产业的衰退也影响了销量表现,还有续航里程焦虑、电动车安全等消费信心因素……

多重因素带来的新能源车销量下滑,给整个产业链上下游都蒙上了一层阴影,很多车企已经支撑不住、资金链断裂、降薪裁员,从业者远走他乡、四处奔波仍免不了被行情无情淘汰。

从北到南,先有北汽银翔欠薪、经销商拉横幅,后有陕西通家欠薪放假、逼迫员工自动离职、国金汽车欠薪放假;还有力帆汽车重组、长江汽车欠薪、海马汽车卖房、蔚来裁员、比亚迪降薪、青年汽车申请破产、众泰汽车欠薪、奇瑞汽车重组、标志等法系合资几近退出中国市场等等。

最受关注的曾红极一时的造车新势力,今年除了蔚来、威马、小鹏等几家有过千台的销量外,其他集体沉默。新势力造车问题多多,小鹏降价导致的维权、蔚来自燃导致的召回,国内各种新能源自燃事件都让整个行业受到质疑。

而特斯拉上海建厂、Model3开售,吓坏了国内一批车企。大浪淘沙,躺赚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功底不够扎实、反应比较迟钝的车企注定成为陪衬。

2行业发展现状

新能源车是战略性新兴行业之一,发展新能源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我国新能源车产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产销规模已经跃居全球的第一。

自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863”计划电动车重大专项至今,行业经历了2001-2008年的战略规划期;以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车推广应用示范工程为起点,行业进入2009-2015年的导入期;自2013年以来,随着各国支持政策的推动,新能源车发展迅速,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车产销量的第一次居世界的第一,之后行业开始进入2016-2018年的成长期。

而随着2018年经济寒冬的来临,新能源车行业迎来业绩下滑,2019年开始进入预计为期三年的行业调整期,之后可能还要经历2022-2025年的复苏期和2025-2030年的成熟期。

尽管从2019年行业不再如之前的烈火烹油、花团锦簇,在政策的调整和指引下,会从对“量”的追逐进入对“质”的追求,但因为市场渗透率低,所以从长远来看,未来发展空间巨大。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严酷竞争

近年来,在政策推动和指引下,我国新能源车行业发展迅速,数据显示,我国新能源车已连续四年全球市场第一,2018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共销售200.1万辆,中国市场占了105.3万辆,超过其余国家总和。与传统燃油车市场一样,乘用车是市场主角,2019年上半年,新能源车产销高速增长,分别完成61.4万辆和61.7万辆,同比增长48.5%和49.6%,其中纯电动车产销分别完成49.3万辆和49.0万辆。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