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中国汽车工业的七大瞬间

  1956年盛夏,第一批解放卡车下线。欢呼的人们把道路围得水泄不通。

  作为“世界汽车工业奥运会”,2019法兰克福车展共有79家中国企业参展,较上届增加6家,居海外参展商首位。其中,一汽红旗、长城WEY、拜腾等中国汽车品牌亮相,一批中国产纯电动新车登上国际舞台,成为车展上的亮色。视觉中国供图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在一汽轿车厂组装下线。

  近年来,除了外形炫酷的跑车,人工智能、新能源和无人驾驶等新技术也成为北京/上海国际车展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程鸿鹤/摄

  2017年冬天,百度Apollo自动驾驶车辆在雄安新区的测试路段上试行。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华南某合资品牌工厂内生产场景。从自动化生产设备到本土高端人才培养;从汽车生产工艺、生产规模,到零部件质量管控,中国汽车业已经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李隽辉/摄

  4月14日下午,F1中国大奖赛在上汽国际赛车场开赛,这恰好是F1历史上第1000场分站赛。一年前,同济大学研究生王达在这里第一次踏进F1围场,作为“志愿者裁判”负责扫轮胎、Pit房记录等工作。视觉中国供图

  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试着挑选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七大瞬间。

  中国汽车工业的初心是什么?使命又是什么?

  这是我们挑选过程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正如每个人所熟知的那样,得益于大规模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新中国完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进程,“建立蓝色星球上第一个10亿级人口的工业文明。”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查阅大量公开资料,采访了数位青年代表。他们中有在车企基层工作多年的“老炮儿”,也有尚未完全走出大学校园的理工男。时间有限,而探寻之路无穷无尽。本期《汽车强国梦》特刊将从中国汽车工业的“昨天、今天、明天”切入,更多报道仍在路上。

  奠基人:结束“一辆汽车、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历史

  1941年,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孟少农通过了赴美留学生的选拔考试,和15位校友一起绕道香港,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汽车专业研究生。

  那一年,他26岁。

  过了3个学期和1个暑假后,顺利毕业的孟少农进入迪尔伯恩的福特汽车罗纪工厂工作,开始了他的“汽车生涯”。此后,孟少农先后做过美国工厂的汽车机械师,教过清华大学汽车工程专业课程。1949年10月,孟少农成为重工业部的第一批公务员,也是汽车工业的唯一主管。

  可当领导告诉孟少农,“准备建立中国汽车工业”时。他却惊讶地反问:“现在是时候吗?”

  不久后,在旧中国百废待兴的基础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摁下了新中国汽车工业的起步键。在吉林省长春市,苏联专家计划帮助中国建设一个年产3万辆的工厂。项目组事先在当地考察工厂选址,孟少农发现,当时整个长春市只有两辆吉普车。“我们就是靠这两辆车跑遍了长春市郊。”

  1956年盛夏,一汽奠基3年后,第一批解放卡车下线。欢呼的职工一度把厂内道路围得水泄不通。那年夏末,有38辆解放汽车被特意运往北京参加国庆检阅和游行。天安门广场上,推着自行车的群众们争相围观新中国的第一批国产汽车。

  近半个世纪的汽车生涯中,孟少农先后担任过重工业部汽车筹备组副主任,一汽副厂长、副总工程师,二汽副厂长、总工程师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像他一样的老一辈中国汽车工业奠基人还有很多。

  后来在接受密歇根大学教授大卫·刘易斯的采访时,孟少农回忆说,1950年年初,为了让自己打消“是时候吗”的疑问,时任重工业部副部长的刘鼎诙谐地告诉他:“形势发展很快……我们需要大量的汽车!”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