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汽车经销商的呼救:“赔了本钱,丢了尊严”
时间:2019-05-20 18: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本文转自中国汽车报 中国汽车市场在2012年超过美国,成长为全球销量第一的市场。进口车、合资车、国产车齐头并进,汽车品牌更是百花齐放。其中,国产汽车品牌在中国的崛起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9年之前,国产品牌存活期,彼时的国产品牌从研发,设计,制造等各个方面都处于劣势,基本无法与合资品牌比拟。经销商数量也相对较少,完全处于市场边缘化。 第二个阶段,2009年至2015年,快速发展,快速扩张,随着中国汽车市场销量的逐年上涨,国产品牌在设计,质量,销量,服务,网点等诸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发展之迅猛,难以想象。 第三个阶段,2016年至今,增速放缓到同比、环比的下滑,很多国产主机厂出现倒闭,并购,退市等现象。 2018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市场在经历了连年的增长之后,首次开始出现同比下滑,并且下滑速度逐月严峻。中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到底如何,笔者采访了某国产汽车品牌经销商G先生,了解其真实的经营情况。 笔者采访得知,G先生作为一家国产汽车品牌的经销商,从2015年开业至今,经历了车市的繁荣和衰败。G先生投资的4S店作为一家二线城市的4S店,专营国产品牌L汽车。三年的时间G先生的这家4S店一共赔了600万元,说起这个经历,G先生欲哭无泪的讲述了经营的惨状。 总结来说,主机厂对经营的影响最为致命,其中五方面的因素给经销店带来严重的亏损。 第一,商务政策变动频繁。 L汽车属于国企,在国内有着悠久的国产汽车历史,汽车产品以SUV为主,同时有一款皮卡车型。三年以来,政策时常改变,完全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政策变动频繁,如:同一种SUV车型,出了电动车就要重开经销网络,原有店面还没有新能源销售资格。再如,新车型一上市,以现金形式提车的就可以先发车,以承兑汇票提车的就要靠后排。再如,一旦厂里压库严重,就以低于正常提车的价格批售,比如经销商的提车价格是9.5折,而工厂就按照6折批发。因为经销商有库存所以无法再提车,而这种6折车出现在市面上,就影响到原有经销商的库存销售,迫使经销商亏损严重。 商务政策的制定不能够做到公平公正,2015年,在重庆地区,一个经销商因为亏损严重,而将车辆销售,却不能如期偿还银行承兑,不能如期给客户交付合格证。像这种因为亏损的经销商应该在市场的竞争机制中淘汰掉。但是,L主机厂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韪,帮经销商进行了财务处理,并规定其在日后经营中逐台归还其欠款。这种商务政策的出台完全违背了市场自由竞争的机制,到底是国企为了挽救资产流失,还是另有他因,我们无法知晓。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对于主机厂在财务账面上是肯定没有资产损失了,只不过多了一些长期应收账款。 第二,人事变动频繁。 四个月一考核,这个大区经理完成了任务,就升任到业绩更好的大区,完成不好的后三个大区经理就降为业务员或调到其他部门。这样的优胜劣汰机制挺好,但是几年下来,你会发现还是这些大区经理在轮流,根本没有新的人才引入,基本都是厂内员工,父辈就是厂内员工。此等国企裙带关系严重,官官相卫,中层领导职业素养和教育水平不高。管理方式简单粗暴,就是压库存,要求经销商完成提车量,而怎么销售根本无人关心。从几年前的指指点点,吃吃喝喝,到现在的廉洁整风,不吃不喝,曾经属于拿钱办事的状态,现在属于不作为的状态。对于经销商来说,真是苦不堪言。如果提意见就会遭到他们的打击报复,打击报复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骇人听闻;有冷处理,办事拖延等各种让你欲哭无泪,哭笑不得,又投诉无门,又说不出苦衷的形式。 举个实例说明,曾经在处理客户退车问题上,主机厂同意按三包法给客户退换车辆。退车款由经销商先行垫付。而这一垫付就遥遥无期。因为在客户要求退车的过程中,事关重大,售后省区处理事情拖拉推诿,造成客户在媒体上发布了影响品牌的文章。至此,G先生严词训斥了售后省区经理,结果不但问题没有解决,反而得到的反馈是,售后部长对G先生的经销店非常不满意。在日后的退车过程中,始终拖延退车款,拖延理由更是让人大跌眼镜,主机厂当事人回复说,因为哈尔滨的经销商没有把上一台退车车辆的客户手续准备齐全,从而导致此后的一批的退车都无法在车管所入籍,所以款项无法处理。G先生无奈只有冒死再去找工厂领导投诉,领导一过问,就是正常流程,没任何问题。两个多月办不完的事,第二天就办完了。这些无理的拖延,G先生作为经销商投资人根本无法自行解决,而这种无厘头的方式多之又多。 第三,主机厂自建直营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