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盛基:中国汽车产业链需要协同化促进高效发展
时间:2019-06-12 08: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中国网汽车6月10日讯(记者 李嘉明 王芳)中国汽车产业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快速发展,正值建国70周年,中国网汽车频道为致敬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呈现《车迹》专题。 今天,我们邀请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先生,和汽车行业发展见证者、实践者在一起,致敬时代,继往开来。 伴随改革开放 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新中国汽车工业从1953年开始建设发展,关于这其中的一些重要历史阶段和时间节点,叶盛基向记者描述到:1953年,汽车工业正式诞生,伴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以及建国以来各个历史时期,中国的产业发展也经过了起伏跌宕。随着改革开放,汽车产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1953年,一汽正式诞生后,汽车产业从商用车开始发展起来,所以中国汽车工业真正的基础,是从载货车开始逐步向乘用车发展的整个过程。 1953-1966年,是较平稳的经济发展过程。汽车工业逐步起步,成立发展了东风汽车公司及南京汽车厂。 1978年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外资企业,技术产品得到升级,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促进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第一个外资企业就是上海的上汽大众。 叶盛基表示,改革开放40年,对于汽车工业是非常好的发展阶段。这基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及汽车工业各相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从政府出台的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到构建整个汽车工业产业体系,各项工作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推动,致使中国汽车工业取得了卓越成就。 在发展阶段中,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建立了完整的汽车工业体系。包含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产品研发体系和具有先进制造能力的产业生产制造体系;以及较完整的营销服务体系。另外,我们还积极探索了新业态的发展体系。在发展过程中,积极推动传统汽车的升级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叶盛基告诉记者,改革开放40年,中国汽车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可以自豪地说,汽车工业已经真正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我国汽车工业“大而不强” 突破核心技术迫在眉睫 从产业发展而言,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生产国,且大国地位持续了多年。叶盛基认为,从未来发展来说,基本上还会保持较大规模。因为我们的内需大,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大也是最活跃的市场。通过深化改革开放,产业不断发展,我们还会逐步地“走出去”,在世界汽车市场上有一席之地,实现中国汽车工业全球化发展。 但另一方面,叶盛基也表示:目前我们的汽车工业“大而不强”。主要体现在我们的产业在有关核心技术的掌握上不够。我们要往“建设汽车强国”去努力,也就是要真正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尤其是伴随着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我们汽车工业不够强的问题,就更迫在眉睫。 叶盛基认为,在核心关键技术突破问题上,需要国家有关政策提供扶持,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动支持,需要产业链各相关方、行业企业协同持续努力才能逐步解决。 新能源发展迅猛 产品技术有待提高 此外,叶盛基也表示,在新兴产业上,我们发展快速。譬如新能源汽车,经过十几年的快速推进,产业化工作卓有成效。2018年实现了125万辆的产销。同时,叶盛基也提出,一个产业的推动不是简单的产量问题,关键在于整个产业链能力的形成和品牌培育问题。我们的产品和技术,还有待不断地突破。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应该在技术和产品成熟度上下功夫。更重要是在于产品成本的可控上及性价比的竞争力上。 叶盛基强调,新能源汽车125万辆的产销规模,是在有补贴政策支持下实现的。如果没有补贴的话,我们的成本是否可控可能就是问题。在产品技术和质量可靠性,及产品品牌培育上,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动,叶盛基表示,这要依靠整个产业的稳扎稳打,打好产业链基础,包括技术产品及其质量可靠性,在技术上取得有效的突破。 跨国公司布局新能源 推动我国新兴汽车发展 除此之外,叶盛基还谈到,由于我国乘用车双积分政策的推动实施,国外有关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在华的发展。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国外相关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新兴汽车发展会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