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厦门第一所现代大学 100年前在山顶诞生(2)

  同文书院建校以来,培养学生数以万计,英才辈出,校友遍布国内外。在办学的几十年间,同文书院培养了数千名学生,包括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书法家虞愚,医学家、声乐家林俊卿,抗日将领、起草南昌起义“安民告示”的陈文总等名人。

  凉亭石碑犹在,多处遗迹可寻

  如今的同文顶,像个小公园,清幽雅致,站在高地,可遥望鼓浪屿。学校迁走了,曾经延续100多年的校园,朗朗书声消失了,遗址建筑只剩下几处摩崖石刻、亭子和篮球场了。

  跟着郭老拾阶而上,小径上积了厚厚一层树叶,踩上去吱吱响。石缝中扎根的榕树,墨绿茁壮,根须随处垂挂,遮住登上台阶的小道。

  最先看到的是一块碑,斜立在墙边,碑上刻着“民国十九年六月,董事黄秀��捐建”,下面还翻译有英文。

  “是华侨捐建校舍时立的碑。”郭老说,1922年由美国医生兼建筑师郁约翰设计,在望哥石旁兴建新校舍,分别以捐款董事的名字命名为“清池楼”、“奕住楼”、“秀��楼”。

  还有一块同文书院界碑,前几年白氏宗祠翻修时发现的,正面刻着“同文书院界”,石碑侧面刻着英文“TUNGWEN”。郭老说,当时还请来了考古专家鉴定。

  走到半山腰,是“望哥石”石刻,坊间有一个传说就是关于望哥石的。

  “留守在家的大多是辛苦操劳的女子,她们天天来到望哥石,盼望着那些出海打鱼或南洋经商的夫婿归来。”郭老说,“看不到要等的船破浪而来之前,她们便把牵挂和思念交托给庙里的神明和眼前这一片碧绿的鹭江水。”

  旁边还有一处摩崖石刻,写的是赞美同文顶优美景色的词句。

  再往上走,登上宝珠亭,倚亭��望,南面有高楼,依然可见和平码头和鹭江上船来船往。

  原址重设,百年书院重获新生

  在厦门近现代教育史上,同文书院创造过多个“第一”。

  1898年,书院创办,是厦门第一所现代新式学校,打破官学、私塾的传统;

  1918年,大学部成立,是福建省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

  1926年,改组为中学,首开厦门学校男女同校先河;

  1929年,修建厦门第一个水泥篮球场,组建厦门第一支篮球队,曾获得全省第一;

  1934年,物理老师谢逢源指导学生制作小型无线电广播机,并创办全市首个电台,实现通过广播远程教学。

  同文书院旧址共有5栋建筑。其中,崇德楼现为市社科联办公楼,勤智楼为市教育事务受理中心办公楼。

  2013年9月26日,原址重设,在厦门市社会科学院加挂“同文书院”牌子。厦门社科界又多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家”,它不仅展示了厦门文化曾有过的辉煌,还将成为引风气之先的文化教育基地、打造新世纪人才的文化高地。

  据了解,同文书院挂牌后将设立讲堂、学宫、译馆、书社、藏书阁、数据库等平台。其中,讲堂面向社科界和市民传播弘扬厦门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和人文学术研究成果。

  两条“同文路”背后的故事

  80多年前,同文书院周边有条叫同文的路,原西北起晨光路,东南至民族路,1930年建。1966年更名向阳中路,1979年10月复名,同文路便位于原同文书院所在的山麓而得名。

  1996-2004年,鹭江道拓宽改造,原同文路2003年拆除,与旁边的晨光路一起并入鹭江道,部分区域成了第一广场和瑞颐酒店(原温德姆大酒店)的建设用地。现在位于厦门市妇幼隔壁的同文路,已经不是原来那条老的同文路。

  第一广场和瑞颐酒店建成后,在第一广场与厦门市妇幼之间又新建了一条路段,与原同文路平行,距离也较近。

  这条路该如何命名呢?“当时,位于这条路一头的市社会科学院相关人士提出,同文片区人文积淀深厚,命名“同文路”显得既人文又大气。”郭老说,文史专家也非常赞同‘同文路’的命名,2015年3月,经厦门市政府颁文重新命名“同文路”。

  新的同文路处在鹭江道与市妇幼保健院之间,南起镇海路,西北至原同文中学同文顶社科院,长400米,宽12米。如今的同文路旁,有一个小型的花园,花园前是建路时所立的界碑,讲述了同文路的历史渊源。

  望着路牌,郭老感慨万千,两条同文路,它们拥有同一个名字,讲述的都是与人文积淀深厚的同文顶有关的故事,铭记的是历史名校同文书院的重要信息。

  玉屏书院

  玉屏古迹隐于在建工地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