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第一所现代大学 100年前在山顶诞生
时间:2020-09-10 02:21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郭坤聪讲解同文书院留存的碑刻 ▲1930年的同文中学 ▲同文书院的雕塑 ▲19世纪80年代的“望哥石” ▲现在的“望哥石” ▲玉屏亭被围挡保护起来 ▲紫阳书院全貌 厦门网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 81岁的民俗专家郭坤聪,住在繁华的中山路商圈。81年时光,他没有离开过中华片区,辗转住过吴厝巷、盐溪街、石照巷,1951年起定居石壁街至今。回到百年前,甚至更早一些,在他家周边就有三家书院――玉屏书院、同文书院、紫阳书院,承载着鹭岛的悠悠古韵,赫赫有名。郭老介绍,清末、民国初年,厦门有名可考的书院已有19所之多。据史料记载,创建于元朝至正十年(1350年)、设立于同安城关的文公书院,是厦门最早的一所书院。时代变迁,旧制书院、近代学堂,有的日趋式微甚至停办,有的新绿勃发,嬗变成新式学校。现如今,在厦门岛内能寻到些许踪迹的也仅剩下两处了。上周五下午,天气晴好,导报记者在郭老带领下,一起探访厦门岛内的书院,探寻那些不该被掩埋的旧时光。 同文书院120年前,在同文顶上读英语 厦门第一所民办新式学校 鹭江道瑞颐酒店旁边,有一座名曰凤凰的小山,有人称之为“望海高地”。但其实,最准确的说法应该是“文化地标”――百年前,厦门乃至福建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就耸立在那儿。 它叫同文书院,历史名校,成立于1898年3月12日,是厦门第一所民办新式学校。 穿过弯弯曲曲的静谧小巷,跟着郭老,来到凤凰小山上。这里早已听不到朗朗读书声,但同文顶仍留在老厦门人的心中。 郭老介绍,当时,为了改变厦门所有学校都由西方基督教办的情况,居住在鼓浪屿的南洋华侨叶清池、黄奕住等6人发起,选址同文顶(原名凤凰山,因同文书院改名)上的寮仔后(原来的水仙路、晨光路、同文路至镇海路口,泛称寮仔后),聘请驻厦美国领事约翰逊执事,开办了一所与宗教无关的新式学堂――厦门同文书院。 老照片上的同文书院,新校舍落成很气派,有14间教室,还有可容纳千人的大礼堂。“学校当时使用英文教材,英语、现代科学和传统国学并重,有音乐课、美术课、打字课,还有化学实验课、生物课等前卫课程,充分体现厦门兼容中西的文化传统。”郭老说,同文书院从1900年至1921年间,由美国人韦荼齐任院长,教师中通英语的占90%以上,其余教师为国学渊博者;开设小学班、中学班和大学班,学生由最初的42人增至409人,居厦门各校之冠。 自此,同文顶上,楼宇轩昂,书声朗朗。 多次“易主”,曾开男女同校先河 创办一百多年来,同文书院历经曲折艰难,曾多次“易主”改名,但仍奋发有为,桃李满天下。 同文书院最早位于同文顶山脚下,因开办第二年学生剧增,清政府将凤凰山划拨给同文书院,作为永久校址。 1918年,书院增设大学部,分文理两科,比厦门大学的创办还早3年,是厦门乃至福建第一家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21年,厦门大学创办,同文书院大学部停办。 到了1926年,学制改革,外国人不得任学校主理,同文书院收回自办,改成同文中学,曾开厦门男女同校先河。 1938年,厦门沦陷前,同文中学迁到鼓浪屿,由美国归正教女传教士福懿慕姑娘任主理,她也是同文书院最后一任院长;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文书院停办。 后期,同文书院又多次更名,历经安定小学、思明中学、厦门七中、厦门市旅游职业中学等,1985年复名同文中学,复名后一校两名,加挂旅游职业中专校牌,初中和中专并存办学。2000年,初中取消,学校全力办职业教育,并于2008年搬离同文顶,迁至集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