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赴河南考察,第一站为何来到这个县(3)
时间:2020-08-29 15:2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党一心为民,成为人民的主心骨;人民一心向党,成为党的铁靠山。这就是鄂豫皖苏区红旗28年不倒的重要原因。“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代代相传。 在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习近平还看望了18位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 △这是18位红军后代和革命烈士家属。 △这是吴焕先的侄子吴世友,今年60岁。曾在部队服役13年,立过个人三等功。1991年9月转业至新县县委办公室从事后勤工作至今。他说尽管没有见过大伯吴焕先,可是大伯的精神一直激励着自己勤勤恳恳工作、本本分分做人。 三年前,在考察大别山腹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的安徽金寨县时,习近平曾经深情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热土一��魂。最高领导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再访大别山,就是对革命先烈的告慰。 03 到访田铺大��跟随总书记感受乡村文艺范儿>> 在新县,习近平不仅缅怀革命先烈,也牵挂着老区群众今天的生活。 提起“创客小镇”,你也许会想到硅谷的车库;说起“文艺范儿”,你也许能闻到塞纳河畔的咖啡香。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在鄂豫交界处的大别山里,一个村子竟把这两个时髦词汇“混搭”在了一起。9月16日下午,习近平就来到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创客小镇。 △创客小镇被青龙岭包围,距离新县县城24公里。大��村4.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目前居住着81户,295位村民。(央视记者潘巍魏轶拍摄) 五年前,这里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房屋有近百年历史,环境破旧。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村里常住人口只有117人。 △改造前的大��村。(资料图片) 2014年,大��村请来自北京、苏州等地的设计团队规划改建村落。在升级道路、供排水、垃圾中转等基础设施的同时,还保留了村落的历史风貌和结构肌理。 △大��牛栏。这是田铺大��现存最早的建筑之一。(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村子里建于清末民初的土坯房,现在被取名“时光老舍”,成为见证时代发展的标本。(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2016年,“乡村创客”的发展理念启发了当地人。他们与上海的一家旅游管理公司合作建起了河南省首个“乡村创客小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山坳中这个平凡的村子变得时髦、热闹、年轻了。 △创客店铺“匠心工坊”出产的传统工艺绣花纳鞋底,一百元一副。(央视记者张晓鹏拍摄) △“不秋草”是竹子的别称,也是创客小镇的竹编工艺品店。“不秋草”的竹编手艺人余品林是新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工艺的传承人。(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余品林正在制作竹匾。(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创客小镇的皮影戏院。(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八零后”怀旧童年体验店。(央视记者沈忱拍摄)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易车视频
- 下一篇:扬子烯烃厂及时消除一重大电气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