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奔驰亦庄工厂产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2)
时间:2020-05-19 13: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一个月前,一场跨越亚欧美洲的特殊对话上演。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方铭博向美国、德国、法国、瑞士的企业家介绍了北京奔驰在抗疫和产能恢复方面的宝贵经验。 如今,北京奔驰的防疫秘籍——《北京奔驰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手册》以及相关制度流程,被紧急送到了德国斯图加特的戴姆勒总部。戴姆勒分布在全球的一些工厂正在参考北京奔驰的防疫措施应对疫情。市国资委此前还特意向戴姆勒集团捐赠了20万只口罩,助力其抗击疫情。“西程十万里,与君同舟行”,疫情之下更显中德守望相助。“我们把几个月积累下来的经验提供给其他伙伴,也能给大家提个醒。”陈巍说,针对国际疫情形势可能对海外供应链带来的影响,德国戴姆勒也在协调解决问题,目前产业链供应并没有困难。 市经信局方面介绍,北京奔驰今年一季度完成98000辆整车产量,超过了原定排产计划,圆满实现复工满产任务,全年力争实现既定经营目标。 原标题:北京奔驰亦庄工厂产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复工到满产背后的接力赛 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北京奔驰生产线上,技术人员正在对总装完成的车辆各系统进行详细检测。本报记者 孙戉摄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一辆镶着三叉星徽的奔驰轿车就从总装线上驶出。与疫情搏击两个多月后,北京奔驰亦庄厂区已恢复至疫情前的生产水平,全面满产。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全球汽车产业链“压力山大”。作为中德合资车企,北京奔驰既要面临国内疫情防控和产业上下游复工复产的考验,又要设法排除海外疫情对供应链的冲击。但好消息已经传来:一季度末产能全面恢复,二季度产能奋力追赶,将向全年生产经营目标“不退不让”的目标冲刺。 鲜为人知的是,两个月实现满产的背后,是一场争分夺秒的接力赛。 第一棒 破解复工防疫难题 日历翻回至2月初,近5平方公里的北京奔驰亦庄厂区没有了往日的繁忙,新冠疫情蔓延,生产线复工面临重重考验。 “最大的困难就是缺防疫物资。”北京奔驰党委书记、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巍回忆,大年初一,管理层开始线上办公,讨论的第一件事就是防疫。但与很多企业一样,口罩、消毒液、测温枪求购无门。 同一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服务管家”于淼一直忙着找企业问需求,手机24小时充着电。作为北京奔驰的联系人,她的本子上记满了奔驰每次来电的诉求,“防疫物资”是那几天提得最多的。 面对企业遇到的“最大困难”,多家政府部门出手协调供应防疫物资。仅经开区在疫情期间就为北京奔驰协调提供口罩、防护服、测温枪等共计30万件(个)。 但新问题又来了。按规定,北京奔驰从外地归来的几千名员工都需要居家观察,其中多人合租的员工不具备自我隔离条件,有的人甚至连家门都没进去。很快,经开区专门租用区内酒店和蓝领公寓设置了返京员工集中观察点,同时协调租住在通州区马驹桥镇、大兴区长子营镇等两区八镇的员工回到租住的村子,并为他们提供统一配送的餐饮。 多方助力下,北京奔驰的生产线在2月10日开动起来。 第二棒 一周协调70家供应商复工 2月中旬,一封信函以市委市政府协同办的名义紧急发往天津市政府,协调天津零配件供应商的复工时间。 同在一条产业链上,供应商复产能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生产线开动起来了,但如果供应商不一起转起来,奔驰就将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 北京奔驰在国内有上百家供应商,津冀两地就有50多家。但各地防疫政策不一、标准不一,企业复工时间也不同。“京津冀三地这几年有很好的互动,三地经信部门此前就签了战略合作协议,也为此次疫情期间的协商打下了基础。”收到奔驰的诉求,市经信局等部门开始与津冀两省市高频对接,建立供应商复工复产台账,逐一核对、逐一沟通、逐一落实。 让陈巍印象深刻的是,有一阵子市经信局的人几乎驻扎奔驰,与市发改委、经开区密切联系,解决供应链复工复产的一连串问题。没几天的工夫,天津、河北那边的供货商就复工了。 湖北也是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北京奔驰大量零部件企业聚集在此。在工信部和兄弟省市的大力协调支持下,涉及北京奔驰配套的天津、河北、湖北70家配套商全部于一周内拿到复工批复。 零部件源源不断运抵北京,到3月初,北京奔驰恢复双班生产。 第三棒:海外零部件加速进厂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