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6)
时间:2020-05-11 07: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一批批中国专家与东盟、欧洲、非洲同行连线交流,多语种的中国诊疗和防控方案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联合国向最不发达国家开通运送医疗物资的“团结航班”;多国合作开展疫苗研发……正如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所说:“我们是团结在一起的全球公民,我们是联合在一起的国家。” 4月20日,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与柬埔寨医务人员进行视频交流。 新华社记者 崔博文 摄 团结就是力量,公道自在人心。“拿疫情当政治筹码是玩火”“国家之间应该合作而不是‘甩锅’”“中国行动是对个别国家挑衅行为的响亮回答”……尽管将疫情标签化、政治化和污名化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合作抗疫始终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推动团结合作的中国理念和中国行动得到各国广泛支持和认同。 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曾将一块折断之后又愈合的股骨称为“人类文明的起点”,因为这意味着人类开始懂得帮助身处困境的同类。疫情终有尽时,挑战层出不穷,“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需要不断作出解答。唯有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团结互助、合作共赢,人类才能跨越重重险阻,共同开创光明的未来。 4月15日,中国赴沙特阿拉伯抗疫医疗专家组从宁夏银川启程,这是工作人员在装运援助沙特阿拉伯的医疗物资。 新华社记者 冯开华 摄 (八) “当、当、当……”不久前,关闭了近百日的黄鹤楼重新开门迎客,来自各行各业的战“疫”代表一起敲钟祈福。钟声,传递的是信心,是希望,是一座城市渡尽劫波再出发的精气神。 从“九省通衢”武汉看神州大地,马路和街道逐渐变得喧闹,嘈杂市井升腾起熟悉的烟火气,工厂机器再度轰鸣,校园里又响起琅琅的读书声…… 4月29日,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这是抗疫一线代表在武汉黄鹤楼景区重新开放仪式上撞钟祈福。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一个有声的中国,一个流动的中国,一个重焕生机的中国,令人感慨,也引发深思—— 180年前的庚子年,西方的坚船利炮击碎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120年前的庚子年,八国联军的铁蹄践踏在紫禁城苍凉的地面上。 一百多年的历史记忆,仿佛一部时间简史,告诉我们和我们的子孙——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 5月6日,武汉首批121所学校高三年级正式复学。在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高三年级的学生入校后在手部消毒区洗手。 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我们从哪里来?从深重的苦难与磨砺。 我们向何处去?向着民族复兴的光明未来。 任何磨难都只能激发我们奋斗的力量。 任何困难都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