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伤“芯”:中国汽车芯片的新生机?
时间:2019-06-01 05: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近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在未来7年内禁止美国企业向中国中兴通讯出售任何电子技术或通讯原件。对于中兴通讯而言,毁灭性的打击不仅仅在于其传统业务,更在于其刚刚起步的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等智能网联汽车业务。 中兴伤“芯”,中国的“芯片软肋”,再次暴露无遗。 聚焦到汽车芯片业务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当PC半导体市场表现逐年退坡时,汽车半导体却保持持续高增长势头。市场调研机构IC Insights预测称,到2021年,汽车半导体将成为芯片行业中最强的终端市场,汽车电子系统产品销售额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实现5.4%的涨幅。
全球电子系统年复合增长率,来源:IC Insights 究其原因,汽车内部电子系统数量的需求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车企、供应商及科技公司将注意力转向了自动驾驶、V2V/V2I等车联网功能的实现上,同时各国汽车制造商都在逐步加大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投入。由于半导体是推动绝大多数汽车创新技术实现的关键零部件,包括基于视觉的增强型图形处理器(GPU)、应用处理器、传感器及DRAM和NAND闪存。而随着汽车复杂程度的提高,对汽车半导体元件的需求势必会稳步增长,因此汽车板块对半导体产业而言属于推动其长期发展的新引擎。 尽管汽车相比其他领域对整个芯片产业而言占比只有大约10%,但高德纳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预测称,到2020年,汽车半导体这一业务板块的利润增长率将是全球芯片市场的两倍。 那么,在中兴通讯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好好谈一谈正在快速崛起的汽车芯片市场,以及中国汽车芯片公司在自主品牌“新四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化机会,似乎再合适不过。 不断进化的汽车市场老实说,汽车产业从未经历过如此之多同时进行的变革。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已经见证了数量众多的新技术集成到大规模量产的车型中,这包括了矩阵LED大灯,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及不断得到优化的摄像头传感器。当然,3D地图应用、电动汽车蓄电池、增强现实等技术均有了很大提升,同时5G通信网络以及下一代出行解决方案可能很快就会成为现实。此外,消费者对汽车的偏好和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例如有“买车很重要”这种想法的客户数量在持续下滑。 咨询公司麦肯锡此前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到2030年前,全球汽车产业将主要朝着如下四个方向进行变革: 1. 汽车电动化 未来10年,随着电池价格不断下降同时充电基础设施数量的增加,到2020年,电动汽车数量将占新车销售的5%~10%。而考虑到技术进步程度、政府监管形态以及电费油价涨跌情况等的变化,到2030年电动新车销售占比将在35%~50%区间浮动。 2. 汽车互联性增加 汽车是否具有互联功能正强烈影响着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而且未来可能会对其决策产生更大影响。2016年麦肯锡在进行这项调查时发现,有41%的受访者声明为了获得更佳的互联功能而转向其他新汽车品牌。同时每个国家的消费者对这件事情的认知水平也不一样,其中62%的中国消费者认为互联性会成为其购车的决定性因素。相比之下,持有相同观点的美国和德国消费者占比分别为37%和25%。相应地,互联版块将为车企带来丰厚利润,到2020年,预计从现在的300亿美金将飙升至600多亿美金。 3. 自动驾驶汽车逐渐落地 尽管车企目前正在逐渐将更多的ADAS功能引进量产车,但能够达到Level 4级的高度自动驾驶汽车预计最早在2020年~2025年上路。之后,量产无人车的数量会呈现稳定增长,2030年预计有35%的Level 3级自动驾驶汽车上路,15%会是Level 4级。不过自动驾驶的商业化到底能达到何种效果,制约它的因素包括了核心技术的演进、价格、消费者的接受程度以及OEM/零部件供应商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的评估和应对能力。 4. 共享出行服务 尽管发达国家的人均汽车保有率在逐年提高,但随着共享出行以及汽车共享、网约车服务的快速投放,未来汽车保有率将出现增速放缓或停滞的情况。以北美市场为例,加入汽车共享服务的消费者人数在2018~2015年间增加了400%之多,而未来这个数字有望达到新高。据麦肯锡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网约车或出行共享服务将占新车购买的10%,这一趋势也促使很多车企在共享出行领域布局,以免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