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中国车市“众生相”
时间:2020-04-26 13:0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图片来自“Unsplash”,文章来源于:汽车K线,原标题《疫情下的中国车市“众生相” | K·Focus》,作者:尚武 东风雷诺的悄然倒下,成为2020年中国汽车市场爆掉的第一颗雷。这个有棱角的法国汽车品牌,没有熬过七年之痒,甚至来不及眷恋。 市场日趋疲弱,让本就积累了很久的慢性“疾病”,在过去两年,不断困扰着中国成千上万个汽车产业链内的有机体。 2019年,我们见证了“半价”购豪车、新车“买一送一”、你买不了吃亏,也买不了上当;2019年我们目睹了汽车企业排着队下调销量目标,KPI指标不断变化;2019年,我们还亲历了贸易摩擦、关税大棒、出售禁令等手段成为家常便饭…… 可是这一切在2020年伊始,都变得那么渺小,新冠肺炎疫情的夺命飞刀,让人防不胜防。仿佛连续12年成为全球最大新车单一销售市场的中国,突然陷入了迷途,不知如何返回原定轨道。 各大企业裁员与降薪齐飞,亏损与破产一色,每家企业面对目标,从迷茫变成了接受现实,活下去,哪里还有什么目标可言;各国因这旷世魔王——新冠肺炎疫情降临,陆续关闭国门,全球遭遇强烈的逆全球化。 连吉利董事长李书福也无奈笑道,不知道这种情况将持续多久,何时才能出现新的平衡。零部件短缺,已影响到企业正常生产,全球化的结果却已经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为求生存,那些复工的汽车企业,将营销从线下转到线上,罗永浩、李佳琪之流,成为汽车营销团队的猎物和座上宾。 直播卖车一时之间,成为所有汽车销售老总都不得不get的技能;汽车经销商则在空旷的店里,架起手机和设备,迷茫地对着镜头YY。在线观看的却是,店里十几个无所事事的同僚。 有些店总对此更是感到无奈,做了没用,不做主机厂那边在身后盯着,有种前怕狼后怕虎的无力感。 这就是真实的市场现状,哪里有什么迷茫可言? 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最新数据来看,一季度中国乘用车销量仅为287.7万辆,同比减少45.4%。前两个月,我国重点汽车企业营业收入和利税总额同比分别下滑32.8%与65.1%。这组降幅数据,是过去几十年都从未有过的,哪怕是12年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时期。 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67.3%,比上年同期下降8.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为56.9%,在所有行业中产能利用率最低。不过随着汽车企业陆续复工复产,情况或有所好转,但由于零部件供应问题,挑战依然存在。 4月16日,北京汽车公布2020年一季度业绩预告称,其预期归属于上市公司权益持有人的净利润较2019年同期下滑约95%。 4月14日,长安汽车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显示,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23.85% - 135.78%,盈利5亿~7.5亿元;上年同期则为亏损21亿元。业绩扭亏主要是因为预计增加当期非经常性损益22亿元左右。这意味着,如果扣非,长安汽车仍然面临超过10亿元的巨额亏损。 4月13日,比亚迪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79.99%~93.33%,预计盈利5000万~15,000 万元。 4月9日,宁德时代发布一季度业绩预告,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20%~30%,预计盈利7.33亿~8.38亿元。 不难发现,汽车K线列举的上述车企业绩,涉及中国汽车市场的典型板块:拥有超级赚钱机器——北京奔驰的大型汽车集团;自主品牌龙头长安汽车;新能源整车龙头比亚迪;以及新能源动力电池老大宁德时代。 而从汽车K线统计的各大汽车企业一季度销量业绩来看,情况基本上都好不到哪去,腰斩都算是正常水平。当然也有像东风雷诺这样3个月只生产14辆汽车,一季度销量不到四位数的。 对于汽车上市公司,已经没有什么迷途,剩下的尽是真实,降低成本、熬过寒冬,静待拐点。 那些还陷在“期待报复性消费”不能自拔的汽车厂商,基本上可以从迷途中归来。从中短期来看,“报复性消费”几乎不可能。 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就提出,当前社会的一个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众疫情后日益强烈的报复性消费需求,和口袋里没钱之间的矛盾。 4月17日,汽车K线「Autoskline」从国家统计局获悉,3月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450亿元,同比下降15.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18.1%,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降幅比1~2月份收窄4.7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