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甘肃平凉灵台县:“红娘”搭桥 劳务输转助脱贫(2)

  在劳务产业全过程中,灵台不近对全县所有贫困劳动力,尤其是未脱贫劳动力、脱贫监测户、边缘户,按照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要求全面进行摸底;并采取“一户一策、一人一案”,为贫困群众“量身定做”政策咨询、用工信息、技能培训、劳务对接、权益维护等事前事中事后服务,并对劳务公司和用工企业进行指导和监督,精准、定向、有序组织贫困劳动力输转。同时,开发2411个兜底安置公益性岗位,确保特殊困难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

  贫困群众行动起来当“主角”

  “4月14日上午A区疏花31人。1号郭转梅、张春秀、周彩娥,2号席爱和、于秀梅……”

  在“劳务红娘”陶爱梅的用工记录本上,详细记载着每个务工人员的劳务信息。

  她不仅要组织带领农户去务工,告诉她们所要携带的农具,还要进行相应的技术指导,并进行用工统计,反馈给企业,用以发放工资。

  劳务公司成了农户和企业之间的纽带,而“劳务红娘”则是贫困户和用工企业之间的牵头人。

  在灵台县,有30家注册成立的乡镇劳务公司、劳务服务中心,像陶爱梅这样的“劳务红娘”就有122人。

  “我们对组织输转务工人员500人以上的劳务中介组织奖励10000元,对输转务工人员300人以上的“劳务红娘”奖励5000元。”灵台县人社局副局长王小英说,为了激励劳务输转机构运行,县上还出台了相应的激励机制。如今,借助灵台智慧劳务信息管理平台,已累计发布用工和务工信息5600条,帮助就地就近输转3860人。

甘肃平凉灵台县:“红娘”搭桥 劳务输转助脱贫

  白能女在果园疏花

  劳务产业的发展,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了“苦干不苦熬”的志向。贫困群众成了劳务产业发展的“主角”。

  相较于传统种养业,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务工,成本更小、见效更快。按最低标准每天收入70元计,每月可实现1500元以上。通过发展劳务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特别是在工资支付上做到的日清月结、不拖不欠,为贫困劳动力安心务工。

  “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现象减少了,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曹志强告诉记者,通过发展劳务产业,群众腰包鼓起来了,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返乡和留守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实现了挣钱、顾家、尽孝“三不误”,既有效避免了大量剩余劳动力滞留农村,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空心化以及由此衍生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日报记者 赵梅)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