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平凉灵台县:“红娘”搭桥 劳务输转助脱贫
时间:2020-04-25 00:4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mute max volume
repeat
“红娘自古有,灵台特别多。”而甘肃灵台这个“红娘”不搭姻缘鹊桥,搭的是用工企业和贫困户、农户就近就便务工的桥。 这便是劳务输出的“灵台模式”——村党支部书记变身“劳务信息员”,负责收集上报信息,能干的人成为“劳务经济人”---也叫“劳务红娘”,带着农户去务工…… 2017年,属于六盘山特困片区的甘肃灵台县,将劳务产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面对“远不能出,近不能进”的困局,探索出了 “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的“灵台模式”,通过依靠镇村党组织,充分对接劳务公司,推动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便输转,灵活多样就业,促进了贫困群众增收,助推脱贫攻坚。 ↑“劳务红娘”陶爱梅在记工 “劳务红娘”陶爱梅的记工本 “劳务红娘”带我去务工 暮春时节,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什字镇李家庄村村民白能女,正在苹果园里疏花。 自2018年起,她便跟着“劳务红娘”陶爱梅到苹果基地务工,加上流转两亩土地的1200元租金,她一年下来有近两万元的收入。 “如果不能就近打工,日子不知该怎么过!”今年56岁的白能女说,丈夫2015年因意外车祸导致腰椎粉碎性骨折,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3个孩子在上学,她只能一边务农,一边照顾丈夫。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养病,孩子们安心上学,她在农闲时便到处找着打散工,既累又挣不到多少钱。 2018年,村上开始进行务工需求摸底统计,白能女想就近务工的信息就被村上的劳务信息员、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强汇总到了李家庄村的“劳务档案”里,并上报到了镇上。 村民在苹果园就近务工 等到附近的甘肃齐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有机苹果生产基地开工,她便收到了“劳务红娘”陶爱梅的通知:“明早带着剪子,到齐翔苹果基地上工!” 自此,白能女便开启了稳定的就近就便务工的生活。 “远抓苹果近抓牛,当年脱贫抓劳务”,灵台将劳务产业作为助推精准脱贫的主导产业之一,探索出的“党组织+劳务公司+企业+农户(贫困户)”的劳务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的就近就便务工模式中,把党总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灵台县成立了什字镇富康劳务产业党总支,在28个村分别成立了劳务产业党支部,让各村党支部书记参与其中,成为劳务信息员。 劳务信息员结合“一户一策”脱贫计划制定,对全镇劳动力状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分类建立信息档案,利用“灵台智慧劳务”信息管理平台、劳务微信群等载体发布务工信息,以政策宣传和劳务对接。最终由“劳务红娘”带领农户和贫困户去务工。 “2019年,通过劳务信息就近就便就业的有667人次,今年从3月1日起,已经有110多人次了。”李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曹志强告诉记者,哪里有务工需求,谁家有外出打工的人,他不仅有“花名册”,心里还有本账。 权益有保障 吃上“定心丸” 有了企业的用工信息,也有农民的务工需求,如何让两者发生关系? 2018年2月,灵台县在各村成立劳务产业党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聚力劳务公司,开启了灵台公司化运营和有组织劳务输出,有效保障产业发展的序幕。 “当地企业可以根据果园管理时令季节和用工需求,向聚力劳务公司提供用工人数、岗位要求、薪资报酬等信息,聚力劳务公司及时组织输转符合要求的劳动力到齐翔公司务工。”什字镇纪委书记、富康劳务公司党总支书记马文瑞说,劳务公司在农业产业化公司和农村劳动力之间搭建了一条便捷通道。 马文瑞说,为了规范劳务输转,用工企业和劳务公司间签订输转协议,劳务公司与农户签订用工合同,根据企业的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和对接输转,形成了劳务报酬由劳务公司出面领取、劳动争议由劳务公司出面协调、劳动伤害由劳务公司出面处理、劳动保护由劳务公司出面协商、法律援助由劳务公司出面联系的权益维护机制,让贫困群众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实现了基层党组织的保障作用与劳务公司的市场化运营有机结合,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资源转化为脱贫资源。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