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海外汽车品牌 中国企业成败几何?(3)
时间:2019-05-29 12:4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用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一个暴发户迎娶没落贵族的女儿,其婚后的摩擦在所难免。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品牌,首先的遇到的就是资金问题。汽车是一个非常烧钱的行业,从技术研发到零部件采购到人员工资,所花费的金钱可以用海量来形容。中国车企本来资本规模就不大,营收规模也有限,而那些没落的品牌基本都背负了大量的债务,双龙、沃尔沃当初都是因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寻求外援。拿下品牌后,后续还需要更大的投入,一般的车企承担不起。即便如吉利这样的企业,在收购沃尔沃时也借助了外部融资的力量。所以说,没有雄厚的资本,是很难让买来的品牌实现复兴的。福田汽车出售宝沃股份,资金的压力也是一大主因。 其次,企业文化的差异也不容忽视。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本来就有很多不同之处,在企业的管理层面,双方也不是一个思维。中国车企习惯的加班制等作风,就不适用于外国车企。同时,在外国车企中,普遍存在强势的工会。上汽收购双龙失败,一个主因也是因为双龙汽车的工会对于上汽的“新政”的抵触。在企业研发习惯等层面,中外车企也有很多不同。如何避免内耗,让外国汽车品牌按照中国车企的意愿运行,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 此外,政策限制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很多时候,即便中国企业有钱也愿意持续投入,但外国政府和公司出台各种限制政策,为中国车企设下重重阻碍。在中国企业参与收购萨博的过程中,就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罗孚品牌被福特拿走,也是基于这样的原因。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之前那些收购外国汽车品牌的中国企业来说,花了大价钱买来的牌子,其回报有没有超过他们的预期,只有自己知道。但在未来,要想收购成熟的汽车品牌,难度或许会很大。 当然,这主要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早些年,中国汽车企业实力弱小,欧美巨头也就不把它们当作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一些收购的行为也就听之任之。但这几年贸易摩擦加剧,欧美等国开始以各种理由对于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品牌加以阻挠,在政策的阻力之下,中国车企要想将那些知名的汽车品牌纳入囊中,想必遇到的阻力不会是一般的大。 编辑总结:中国车企要想做强做大,一味指望收购外国成熟汽车品牌获取技术和知名度的时代或许已经过去,中国消费者也已经日趋成熟,不再盲从于外国名牌,好的产品才是打动消费者的根本。中国车企应该做的,当是练好内功,聚焦技术攻关,抓住汽车产业“新四化”的机遇,不断推出高品质、高性价比的汽车,在不断扩大国内市场份额的同时,逐步进军海外市场,在和奔驰、宝马、通用、福特等国际大鳄的同台竞争当中,成就中国汽车品牌的声望。 声明:本网站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尽快与上海热线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相关处理。联系方式:shzixun@online.sh.cn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