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双赢!下一个全球汽车巨头 来自中国
时间:2020-02-12 19:5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让中国的汽车走向世界,而不是让全世界的汽车跑遍全中国。”昔日“汽车狂人”、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2月10日晚间,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公司管理层正在与沃尔沃汽车管理层进行初步讨论,以探讨通过两家公司的业务合并进行重组的可能性。 若协议达成,重组后的新集团将保留吉利、沃尔沃、领克及极星每个品牌的独特性,并将通过香港上市公司对接国际资本市场,下一步在斯德哥尔摩上市。 李书福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合并,进一步强化集团内的合作与协同作用,挖掘更大的增长潜力。 这无疑将是一次双赢。两家公司的强强联手,将让双方进一步受益。 吉利汽车不仅将在中国市场取得更高占有率,并将全面加速全球化发展。沃尔沃汽车则能够借此进一步巩固欧美市场地位,加强亚洲及其他市场开发力度,持续改善成本结构。 西到大不列颠,重塑伦敦电动车;横跨斯堪的纳维亚,振兴北欧豪华品牌沃尔沃;南临马来西亚半岛,助力宝腾重振雄风;北抵西伯利亚,助力白俄罗斯实现国产汽车梦……李书福所打造的国际化汽车版图,正在不断在扩大。 可以畅想,若此次合并顺利进行,一个新的全球汽车巨头,将在中国诞生。 从“蛇吞象”到双赢 十年前的3月28日,对于吉利汽车而言,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那天,吉利控股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获得沃尔沃汽车100%的股权及相关资产。 对于李书福乃至中国汽车企业来说,这都是一次极大的冒险。 从上汽收购双龙开始,中国汽车企业已经开始向外开拓,然而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产品结构欠佳、工会抵制、技术转移限制等问题,大多数海外收购,最终都惨淡收场。 彼时,吉利汽车尚无今日之实力,更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诸多质疑——“蛇吞象,消化得了吗?”“理念更先进、经验更丰富的欧美人,都对沃尔沃的连年亏损无可奈何,难道李书福有灵丹妙药?” 十年后的今天,质疑已被一一打破。“蛇吞象”的两位主角实现了双赢:吉利控股用资金和中国市场复兴沃尔沃,沃尔沃则以技术反哺吉利汽车。 吉利控股在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同时,也将后者知识产权等相关资产收入囊中。双方围绕研发、采购、制造等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研发并共享了CMA模块化平台,还在瑞典联合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 “自吉利控股收购沃尔沃汽车以来,吉利与沃尔沃在研发、采购、动力总成、制造等领域强化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技术融合、文化融合、人才融合,为双方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成为了行业协同发展的典范。”吉利汽车集团副总裁杨学良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 十年间,吉利控股在研发上的投入累计近1000亿元,在全球建有五大研发中心和造型设计中心,旗下共有2万名研发设计人员,培育出吉利、领克、几何、路特斯、宝腾等多个知名汽车品牌。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吉利控股在混动技术、纯电技术、替代燃料与燃料电池四大技术上拥有的专利已经超过300项。 在销量和利润上,双方的协同效应体现得最为直接。 从2010年至2019年,吉利汽车销量从41.5万辆增加至136.1万辆,十年增长228%,连续3年突破百万辆规模;净利润从2009年12.5亿元,上升到2018年125.5亿元,基本实现了10年翻10倍的战绩。 沃尔沃同样如此。尽管当前全球车市难言景气,2019年,沃尔沃汽车全球销量仍然创下新高,共售出705452辆,较去年同期增长9.8%,较2010年实现销量翻番。沃尔沃汽车成立93年以来,也首次突破70万辆大关,连续第六年打破全球销量纪录。 谋局下一个十年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发生巨变,产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的“新四化”,正在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主旋律。 在这个关键节点,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探讨业务合并重组,或许正是李书福筹划的另一盘棋。 事实上,除了技术、文化、人才的多重协同,吉利汽车与沃尔沃汽车此番探讨深度的整合重组,早已有合作基础。 2017年,吉利汽车、沃尔沃汽车、吉利控股签订备忘录,双方成立了合资品牌——领克汽车。 这是中国汽车走向高端化的标志性品牌,领克汽车此后两年的市场表现有目共睹,2019年累计销量12.81万辆,同比增长6.4%。 随后,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将各自的发动机业务,合并成一个独立的业务版块,通过合作研发来实现长期以来难以突破的技术共享。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