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吹了,中国真的没有汽车文化(2)
时间:2020-01-08 13: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19年年中,我国正式启动了二手车出口业务,那些“国三”排放标准的车辆,按照使用周期,在国内大部分地区还没有进入报废回收的阶段,即使是不出口,也不会沦落到报废的地步。 “人家可以拿去申请报废,打点一下报废厂,磨掉一些记号,可以当拆车件,卖给汽车维修或者配件商店。”阿飞做出了经典表情,嘴角上扬,似笑非笑。 “神话”产业链 维修师傅或者是喜欢琢磨车的人,心里都有个圣地麦加,广州陈田村必居其一。 如今陈田汽配城已经被夷为平地,地面依稀可见当初的商铺区块。/胡同 这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一箩筐都装不完,最简单也最夸张的说法是:你随便去哪儿捡把车钥匙,就能从陈田拼出一台保时捷来。 真实的情况是,几年前一位美国的车手Ross带着自己的旧款跑车Nissan S15来广州参加(WDS)漂移大赛,结果车撞了。 如果没有可更换的配件将直接影响下一赛程,去美国找配件空运过来又太费事,他热心的朋友Larry在广州浸淫多年,两人便到陈田碰碰运气。 他们把找配件的过程被排成了视频,传到美国后燃爆了北美改装车业,惊叹陈田的思维逻辑。 美国车手在陈田找赛车零件。/视频截图 另一个广为传颂的故事发生在2015年,欧洲最权威的汽车杂志——德国《Autobild》的编辑,当时有一辆正在测试的宝马3系GT,在德国被人砸窗偷走了中控系统。 作为一款还没上市的汽车(2016年儿童节才正式发布上市)零件被盗,杂志编辑赶紧报案。 由宝马定位后台调取定位记录发现,这台丢失了的中控系统漂泊了18000公里,从德国汉堡辗转法国、越南、中国香港,中国内地,最后在陕西咸阳找回。 这个中控系统正是流入到陈田,再转手卖出的。 《Autobild》按照这趟旅程,写了一篇《导航仪漂流记》,让神奇的陈田在欧洲市场名声大噪。 再见,陈田。/胡同 如今,陈田因为旧城改造已经被夷为一片平地,之前的小老板们,纷纷转战新开业的花都新陈田和佛山、北村等周边的汽配城,依旧从事老本行。 在继续这个话题以前,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这种以改装和维修为盛名的零配件市场,针对的基本上是纯进口汽车,当然也有合资品牌,但纯国产的配件不是主流。 按照阿飞的话来说:“国产车质量摆在那里,本来就只能开这么几年,你看现在大街上还有几台跑着的老QQ,二手都卖不起价的车,还修个什么劲啊!” 以陈田为例,那些进口车的零配件大致从两个渠道而来。 第一是报废车。在我国,私家车如果从正规渠道申请车辆报废的话,收益极低,一辆几万或者上百万元的报废车,按吨计价后只值三五百元。 但在黑市,价格至少成千上万。这也是阿飞身边那台佳美的后路之一。 汽车的零配件市场关系错综复杂。/胡同 另一个渠道是进口零配件。 “不是说我们会在法拉利或者北美的汽车厂商那里拿到配件,而是从香港锦田。”阿诚是此前在陈田谋生的生意人,如今不得已将店面搬到了广州花都。 阿飞在需要一些进口汽车配件的时候,上家之一就是阿诚,即便阿诚手里没有,几个电话也能在市场的另一个角落找到,并且从不失手。 “锦田的件全部都是欧美日的事故车、报废车和赃车。”阿诚首先厘清的一个概念是,欧美的事故车并非发生了严重的车祸。 “他们很多车只要发生了一点碰撞,条件合适就会选择报废。” 阿诚这种说法不无道理。以美国为例,汽车价格低廉,一起简单的交通事故,保险的赔付额度基本可以购买一辆全新的同级别汽车。 美国人好像很“穷”的样子,这样的车也开上街。/胡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