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会催生京城汽车租赁
时间:2019-11-21 05: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1992年12月20日,《北京日报》2版 1995年6月25日,《北京日报》1版 1995年9月15日,《北京日报》2版 2001年4月23日,《北京日报》5版 2012年4月19日,《北京日报》9版 2013年,北京理工大学校园建成一处北汽纯电动汽车租赁站。贾同军/摄 2011年,北京的租车网点已经很多了,租车变得非常方便。 上世纪90年代,汽车租赁成了京城一种新的出行方式。徐尚林/摄 上世纪80年代末,北京还没有办理汽车租赁业务的企业。适逢亚运会紧锣密鼓地筹备,一位外国记者的提问让相关部门迅速研讨、拍板,京城第一家汽车租赁公司诞生了。 首家汽车租赁公司诞生 1989年,筹备亚运会的北京一片繁忙。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有位外国记者提问:“北京有没有汽车租赁公司,能让我们自己开车去采访?”有关负责人当即答复:“可以。”尽管当时北京还没有办理汽车租赁业务的公司,但随即召开的8个局领导参加的紧急研讨会上拍板,立刻将北京市出租汽车公司“福斯特”(英文first的音译)汽车租赁公司推了出来。当年8月1日的《中国日报》还专门对此事进行了报道。(2001年4月19日《北京日报》13版,《京城开车新概念:租一辆!》) 本报1992年12月20日2版《打“的”自己当司机》也有记载,这家率先在中国大陆开办轿车租赁的企业,1989年8月开张后并没有做大量的广告宣传,可驻华使馆、驻京海外商社的客户却源源不断。到1990年下半年,北京的企事业单位也开始租用车辆。 在那个年代,“北汽”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在全市布点不多,但租赁汽车业务极其红火,每天接到的订车电话多达四五十个,有些长期租车的客户甚至得排个把月的队才能满足愿望。公司开张时共购进70部汽车,到1992年车辆已增至120部,仍然供不应求。 一些长期客户讲,租车自己驾驶比包租计程车更方便实惠。租赁的汽车可一天24小时自由支配,不受出租司机8小时工作制的限制。同时,还可免去对司机的招待费和人情账,办事更随意,效率更高。此外,租车跟买车相比,有不需控办指标、资金周转快的优点。万一租来的汽车坏在路上,一个电话就能招来租赁公司的“救兵”,可少着不少急。 随着拥有驾照的人越来越多,“北汽”福斯特汽车租赁公司不再一枝独秀。三年后,首都汽车租赁公司等公司陆续成立,汽车租赁这一行越来越红火。 “租”活闲置车 上世纪90年代,一些单位一度出现闲置车辆,有的闲置车辆甚至成为负担。据本报1995年6月25日1版《“蓝天”让闲车忙起来》报道,当年一家公司有辆闲置已久的“海狮”面包车,日常维修保养开销不小,还常被挪作他用,成了企业的“包袱”。这种情况不是个别现象,数据显示,当时许多企事业单位车辆设备利用率仅在70%左右。 经过调研,北京蓝天汽车租赁中心尝试公开向社会租赁,有闲置车辆的企事业单位、个人只要交纳一定的入网费,就可以在该中心建档,司机也可以随车入网,由中心公开向社会租赁。这项业务开展后,各大机关、企业的豪华皇冠、蓝鸟及各种中低档车纷纷来此入网。有一家公司的班车坏了,如果修理,至少要等月余,如果找出租汽车公司,包租花费又大。于是,这家公司找到蓝天汽车租赁中心。最终,双方达成租赁协议,出租汽车的企业昔日的“包袱”变成了财富,每月增收几千元。承租汽车的企业也解了用车之急,比到处包租省下一半费用。 闲置车辆有了新营生,被“租”活了。据统计,蓝天租车公司向社会招租四五个月,就撮合成30余辆闲置汽车“再就业”。 香饽饽业务有隐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