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析头部中国车企如何突破市场壁垒
时间:2019-11-19 22:3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原标题:数据解析头部中国车企如何突破市场壁垒 在国内汽车市场上,中国品牌似乎一直受强势合资品牌的压制,尤其是在高端车型领域。曾经抓住机遇率先在SUV市场上出击获得的先发优势,近两年也有被合资品牌挤压的趋势,加之在轿车领域一直难以顶破合资品牌的品牌壁垒,被压着打似乎成了中国品牌的宿命。真的是这样吗? 核心观点: 1、目前中国车企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份额只有34.5%,且以低端市场为主流根据地,在一级城市的市场份额不足30%; 2、头部中国车企的集中效应越来越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车企的CR10达到80%,两三年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3、几家头部车企近10年的发展路径显示,他们无不着力于丰富产品线、升级品牌力、提升区域消费市场,让我们能看见向上的力量; 4、随着区域市场的拓展和升级,中国品牌与合资品牌在“战场”上越发靠近,更加正面的交锋在所难免。 说明:本文数据均采自乘用车交强险上险数据。 ■仅占3成市场份额且以五六级城市为主 在2015年之前,中国品牌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的份额一直没有超过30%。2015年国家出台的购置税优惠政策推动了汽车消费的增长,中国品牌借势收获了更多的市场份额,2016年是份额最接近40%的一年。 但是,购置税优惠政策某种程度上也提前预支了一部分需求,2017年之后整个车市向上不力,2018年下半年开始同比负增长,直至现在。中国品牌在车市中的比重也一跌再跌,今年前三个季度跌到了34.5%。 把这个34.5%拆解开来看,中国品牌的领地主要在四、五、六级城市,呈明显的低端市场满足特点,主打中小城市。比如,在六级城市中的市场份额接近50%(六级城市中中国品牌车销量/六级城市总销量),占有率最高;在五级城市和四级城市的占有率也均高于中国品牌在车市上的整体份额。而在一、二、三级城市群的市场占有率则均低于整体占有率,一级城市最低,只有29.2%。 但是,如果我们动态地看历程,可以欣喜地看到,最近三年中国品牌在一级城市市场的占有率相对稳定,尤其是在2018年,还是上涨的,2019年的下跌幅度也不似其他城市群那么大,中国品牌的进阶之路虽艰难,但向上的力量值得被看到。 ■车企集中度升高,头部效应显现 从上规模的角度看,中国汽车产业的合资之路率先启动,于上世纪80年代末起步,而中国车企的进入是在90年代末的事。进场已然是迟,后进生要赶超野心勃勃的尖子生非常不易。博弈20年的结果是,多数中国车企还是委身于逼仄空间。今年前9个月,Top 10中国车企在乘用车市场上的份额最高的也刚超过5%,大部分在1-3%的份额区间。 不过,头部中国车企的规模化是逐渐显现的,今年前三季度CR10高达80%,2016年还不到70%。从在整体车市中的份额看,今年市场份额超过2%的中国车企有5家,这里面除上汽集团外,其他都主要在中小城市市场击打。 今年前9个月,上汽集团在一级城市的市场份额最高,销量11.3万辆,占比26%;在六级城市的销售比重最低,只有8%。而上汽通用五菱在四级城市的销量最高,有19万辆,占到同期企业总销量的22%,在一级城市占比只有8%,销售7.2万辆。 长安汽车在五级城市的市场份额最大,10.4万辆的销量占19%,在一、二、三级城市比重相当,销量都在9万余辆的水平,占比17%左右,四级城市销量占比16%,六级城市销量占比也有14%,是五家车企中区域销售结构最均衡的一家。 长城汽车最大的市场在二级城市,13.8万辆的销量占长城前9个月总销量的23%,五级城市和四级城市销量相当,占18%,销量分别是10.9万辆和10.8万辆。 吉利汽车以二级城市为最大领地,今年销售16.7万辆,占吉利同期总销量的20%,其次就是五级城市销售16.2万辆占比19%,三级城市销售15.9万辆,占比也接近19%,在一级城市销售11.7万辆,占14%。 ■上汽通用五菱:面向中小城市主打经济适用产品路线 上汽通用五菱在国内车市走的是“以小型低价产品获量”的路线,定位非常清晰。主打微面和MPV产品,在SUV市场也有涉足,产品售价主流区间5-10万元,甚至有不少产品售价低于5万元,是中小城市的适销价位。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与“宁”携手 “墨”契共赢
- 下一篇:2020年在即,三大央企“十三五”目标胜算几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