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探访100家制造业工厂的自动化之路〡谁能向死而生?(2)

  接待我们的是的五十来岁的车间主任,以前是浙江乡下的农民,后来跟随同乡人来到厂里工作。带着我们在工厂快速转了一圈后,车间主任慢悠悠地介绍,车间一共两千多,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冲压、焊接打磨、喷涂、仓库以及办公室,表面处理是外发的。也可谓是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了。

  根据车间主任的描述,工厂现在主要零散地做一些特种车辆设备的改装零配件,偶尔也定制一些特种油罐,进行焊接作业。前几年单子多的时候有过40多人,定制过两三台自动焊接的设备(两轴);但自从17年开始,我国开始注重“环保”议题,工厂将原本的喷涂以及表面处理都停了。加之这两年市场不景气,现在只有工厂只剩下15、6个人做一些零散的零配件加工。已经没有一条像样的产线,只剩下零散的机器在工厂中运行着。

探访100家制造业工厂的自动化之路〡谁能向死而生?

  市场竞争压力大,老板每天得忙着去谈客户。订单的不确定性成为这类小企业最焦虑的问题。在探访完多家同等规模的企业后,我们了解到,订单稳定、可持续批量生产是他们认为进行自动化升级的前提。假如没有现金流,直接进行升级改造,成本太高,风险太大,后果难以承担。

  自动化改造的需求也比较实际:焊接工人最贵,8K一个月,这对技术要求高的用工成本就更高了。其次就是喷涂和打磨的工种。要改造,得首先从焊接、喷涂、打磨这几个工艺开始。至于自动化改造的可行性时候以及何时会启动升级,“再等等”是最直接的反应,毕竟温饱都没解决,谈何升级呢?

  工厂B:某高压设备厂

  规模:150人

  阶段:工业 1.2

  这家特高压设备厂成立于80年代,是当地少有的老前辈。创始人是早年从体制内出来的老炮,从一个人白手起家到现在的两个厂区、上百人规模。在特种设备行业摸爬滚打了20余年的他对制造业颇有见解,在当地也算是有名望的。公司在早期就获得了政府资金平台投资,发展的鼎盛时期有860多人的规模,近几年竞争者逐渐增多,业务开始萎缩,现在只剩下1个厂区,减员到只剩下115人。

  特高压设备行业,是一个少批量多种类的传统冶金行业,主要工艺包括原材料的锻造、压铸、粗加工、精加工。工厂里仅有的几台机器全都需要人工操作。之后的工序如钻孔、打磨,由于每批次产品的不同,也只能进行人工处理。工厂里堆满了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半成品与成品。

  他们也生产变压器与特高压检测设备。大多数时候每件设备只生产1-10个,但是价格从十万元到数百万元不等。自动化设备只有1台绕线机,周围有3个工人进行绝缘纸的上料。据说,他们还去ABB参观过,全自动化绕线的设备,需要花上300万欧元。但终究是没有采用的。

  对于工厂B是不愁订单的,但自动化改造难度大。一来是工厂现在是一人多岗,有的人早上做一个组装,下午又被安排做其他产品的组装或生产工作;二来是现有产线并不饱和,现有的已成型的产线每周只有3天生产,且每天只有4个小时需要生产。而自动化改造的理想环境是多人一岗,集中大批量生产同一款产品。

  老板也对此深有体会:2017年,老板找了当地一家自动化供应商做自动化,使用了三台本地产的大型工业机器人,结果节拍速度只能达到原本的70%,而且还需要每天固定两个人在产线周围处理定位不准、落料、卡料等问题。

探访100家制造业工厂的自动化之路〡谁能向死而生?

特高压串补装置

  02 精打细算的半自动化与智能工厂的距离

  工厂C:某3C设备厂

  规模:270人

  阶段:工业 2.6

  2014年和2015年可谓是可穿戴设备最火的两年。工厂C也是在那时建立的,不过这几年随着可穿戴设备需求的萎缩,工厂C已经开始代工生产耳机、充电器以及充电线等。老板是从台资出来的台湾人,有不少台干在工厂里工作,对成本极为敏感,做事小心谨慎。但作为一家年轻的设备生产商,他们对自动化还是非常重视的。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