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蝶变:中国润滑油与中国汽车共成长
时间:2019-09-25 18:1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中国曾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新中国成立初期,汽车保有量" target="_blank">保有量仅约5万辆;上世纪90年代中叶以前,城市中上下班时段浩浩荡荡的自行车洪流是电视中出镜很多的场景。70载斗转星移,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制造大国,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的汽车工业,从当年的“懵懂不知”到不断创新学习,到现在产销量世界第一,自主车设计制造能力也有长足进步。润滑油作为汽车工业体系中最不可替代而上镜率却最低的核心配套产品,也深度参与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润滑油为线索,可以从新视角回顾中国汽车产业的变迁。 手工造车艰难奠基 在工业界,手工制造、手工装配是高品位的象征,但只存在于少数豪车及精密镜头模组等有限领域。不过对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从零起步的中国汽车企业来说,手工造车则是“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厚重记忆。 1956年,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三年后,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问世。1958年,一汽在一无技术、二无经验的条件下土法上马,通过测绘试制垃圾堆里的废旧进口车零件,逐步摸索,手工“攒”出了新中国第一辆轿车。和汽车工业一样,“土法上马”“被逼出来”的还有中国润滑油工业的萌芽。 在大庆油田被发现前,中国戴着“贫油国”的帽子,加之汽车保有量有限,整个石化工业由零散分布的作坊式小厂组成,规模和体系化无从谈起。转机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末,刚刚起步的中国航天运载火箭和战略核武器载具迫切需要可靠的专用润滑油作为保障,而当时掌握航天氟化油制造技术的国家屈指可数。1958年中国石化长城润滑油公司的前身621厂建厂,第一项任务便是为中国核工业研制全氟碳油,保证国家战略武器的研制进度。彼时,今天我国最大的润滑油公司与汽车工业似乎还没有产生交集。 改革开放带动“621”转型 初期的国产汽车,无论是设计还是技术都还乏善可陈,但是在当初各领域都嗷嗷待哺的背景下,第一代国产汽车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建设,为新中国工业的萌芽立下了不朽功勋。资料显示,1959年,全国汽车产量1.96万辆,其中1.36万辆是国家建设急需的载重卡车。显然,和当时的很多工业品一样,无论是汽车还是润滑油,首要解决的是“有无”的问题,服务的是全国人民“吃饱”的问题。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原621厂,也就是后来的长城润滑油公司,在服务中国航天事业的同时也开始对国际、国内民用车市场配套润滑油消费环境展开调研,发现过去用“大桶油”供应汽车市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必须转型升级。于是,长城润滑油公司从国外引进了一整套生产包装的设备。 1981年,长城润滑油公司生产出我国润滑油史上第一款高档小包装润滑油,实现了小包装高档产品零的突破,让我国汽车市场用上了自己品牌的高端润滑油。其实,长城润滑油的这种改变也是我国汽车工业整体转型升级的缩影。通过与外资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工业在改革开放的前20年基本完成了从大型重载卡车到家用小轿车的体系化建设,整体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也开始接近国际主流水平。 改革深水区的油和车 时间来到世纪之交,出现了几件令整个工业界悲喜交加的重大事件。1998年席卷亚洲的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而好消息是经过艰难的谈判,中国2001年加入了WTO,正式融入世界经济圈。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好车不贵 最低6.89万元!
- 下一篇:0元“贷”走高品质家用SUV 福特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