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经销商收取服务费”该不该?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是根本之道!(2)
时间:2019-05-15 00:14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行业实务中,汽车经销商向消费者、金融机构提供的服务,从法律性质上,一般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需要获得专门法定资质许可的和不需要获得专门法定资质许可的。对这两大类服务,如何做到具备合法性,现分述如下: 第一类:需要获得专门法定资质许可的服务,比如:经销商为保险公司提供保险兼业代理服务,向保险公司收取服务费(保险佣金),必须要获得保险监管部门核准颁发的《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 根据《保险法》第119条“保险代理机构、保险经纪人应当具备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条件,取得保险监督管理机构颁发的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第130条“保险佣金只限于向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支付,不得向其他人支付。”,《保险兼业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第8条:“中国保监会对经核准取得保险兼业代理资格的单位颁发《保险兼业代理许可证》”等法律规定,经销商如向保险公司提供保险代理服务、收取佣金,则必须要获得《保险兼业代理业务许可证》。 第二类:不需要获得专门法定资质许可的服务,比如为消费者提供的“协助办理贷款服务”、“代办车辆挂牌服务”(上述两类服务均具有劳务服务的性质)以及为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提供的“居间服务”。这类服务尚无法律要求具备法定资质(“协助办理贷款服务”、“代办车辆挂牌服务”这类劳务服务自不必说,为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提供居间服务,无论是《商业银行法》还是《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均未规定提供此类居间服务需要具备专门的法定资质)。 汽车经销商在没有法律禁止且未规定专门法定资质许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向消费者提供上述服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等价有偿的基础上对上述服务收取合理劳动报酬。对于经销商在提供该类服务时,如何做到依法合规,根据行业实务和法律规定,建议如下: 1.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角度来讲,经销商在向消费者提供此类服务时,需要确保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这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8条—第10条分别规定的消费者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获得充分保障。具体到行业实务中,就是需要向消费者明示提供服务的具体内容、种类、范围、价格等信息,在消费者明确知情的基础上,由消费者自主选择而非强迫交易、捆绑销售(比如:《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14条第2款就明确规定“经销商销售汽车时不得强制消费者购买保险或者强制为其提供代办车辆注册登记等服务”),最终与消费者就提供此类服务达成合意。 2.从《合同法》的角度来讲,经销商要确保与消费者在平等、自愿、公平的原则下,与消费者签订提供有关服务的合同,并按照诚实信用原则履行合同义务(上述内容分别规定在《合同法》第3条—第6条)。 3.从《价格法》和《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的角度来讲,根据《价格法》第3条、第6条规定,经销商提供的上述服务的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范畴,属于“市场调节价”,同时,根据《价格法》第13条“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汽车销售管理办法》第10条“经销商应当在经营场所以适当形式明示销售汽车、配件及其他相关产品的价格和各项服务收费标准,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销售或收取额外费用。”等法律规定,经销商在提供上述服务过程中,应做到明码标价,不得在明码标价之外收取费用。 4.从《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角度来讲,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上述服务过程中,应当依法入账并开具发票(如确实因发票种类原因未给消费者开具发票,也要在增值税申报表列为无票收入,依法纳税,避免逃税、漏税的法律风险)。 5.值得一提的是,对于实务中质疑经销商提供服务超出“经营范围”的观点,笔者认为:从立法角度来看,《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在2005年第一次修订时,即将原第71条规定的“公司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从事经营活动的,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予以删除,目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仅在第69条规定了“变更经营范围涉及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须经批准的项目而未取得批准,擅自从事相关经营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由此可见,对于上述无需取得批准的经营事项即便超出经营范围也不具有违法性。同时,从司法实务角度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10条规定,“企业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因上述 “协助消费者办理按揭贷款”、“代为办理车辆挂牌”、“居间服务”等并不属于“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的业务,因此即便经销商提供的上述服务超出其经营范围,也不会导致经销商与消费者、银行或汽车金融公司签订的合同无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