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汽车产销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但形势依旧严峻
时间:2019-08-15 03:55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经历了销量“止跌”仅仅昙花一现的6月,7月的车市再次亮起了红灯。 8月12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简称“中汽协”)公布了7月我国汽车工业" target="_blank" web="1">汽车工业的运行情况。数据显示,2019年7月份,国内汽车产销分别为180万辆和180.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5%和12.2%,同比" target="_blank" web="1">同比下降11.9%和4.3%。1-7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393.3万辆和1413.2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3.5%和11.4%。 此外,新能源汽车7月产销量环比和同比均呈下降,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下降37.2%和47.5%,同比下降6.9%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降幅更为明显。这是3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首次出现同比下滑。 中汽协秘书长助理陈士华直言,“产销量下滑收窄,并不意味着车市开始好转,车市下行仍不容乐观。”他认为,从7月产销数据完成情况看,产销呈现同比下降,虽然整体降幅继续收窄,但是行业产销整体下降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国六“综合征”的影响持续 7月,受6月份清库冲量的影响,燃油车领域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暂时性进入低谷期。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显示,7月我国乘用车产销分别为152.3万辆和15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4.7%和11.6%,同比分别下降11.7%和3.9%。然而,在6月份,这一数据分别为189.5万辆和205.6万辆。从品牌来看,7月份品牌表现出了较强的增长态势,实现了同比24%的增幅。相比之下,主流合资品牌及自主品牌的表现则有些欠佳,分别同比下滑4%和14%。从车系来看,7月份轿车零售同比下降7.2%,MPV同比下降21.2%,而SUV市场则同比微增0.8%。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调查显示,7月国内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远超警戒线,达62.2%,环比6月上升11.8%,相比去年同期上涨8.3%,成为今年1-7月国内库存预警指数的第二高值。而这一数据在6月份为50.4%,为前7个月库存预警指数的最低值。对于7月份乘用车的销量增速出现大幅负增长的原因,分析认为,受国五去库存影响,6月份零售数据快速拉升,透支了部分7月份的终端需求,7月数据回落符合预期。 而且,车市的惨淡也带给了经销商巨大的压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凯达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国汽车品牌经销商信心指数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下半年经销商信心指数为8.32分,较去年同期降低了0.13分。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凯达研究院院长王春燕指出,新车持续亏损、监管政策出台、金融服务费用的争议、国六排放提前执行、宏观经济低位运行等因素对经销商信心指数的负向拖拽作用明显。 新能源市场有所下沉 从6月25日起,新能源退补过渡期正式结束。作为退补后的第一个销售月,7月受国家政策的变化及国五燃油车降价促销的影响,导致一直以来高歌猛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出现下滑态势。数据显示,7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4万辆和8.0万辆,环比分别下降37.2%和47.5%,同比分别下降6.9%和4.7%,为近三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首次出现的负增长。其中,下跌幅度最大的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该类车型7月产销分别完成2万辆和1.9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下降13.2%和20.6%。 对此,中汽协秘书长助理许海东表示,除了受6月新能源补贴退坡过渡期结束的政策影响之外,7月新能源车市下滑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国五国六车型的切换,国五车型的大幅度优惠吸引了部分有新能源购买意愿的消费者转向燃油车消费。中汽协也下调了今年新能源汽车的预期,销量从160万辆调整至150万辆左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