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跌出新时代:寒冬中裂变与重构
时间:2019-08-01 23:1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弱势汽车品牌,自然没了这份运气和实力,但对强势的本土品牌而言,机会依然存在。4月16日,上海车展长安的展台上,长安的主力SUVCS75迎来了改款车型,命名为CS75PLUS,肩负着长安复兴的重任。而在上汽馆中,荣威RX5的中改车型也亮相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并未公布它的名字。两个月后,RX5MAX这个名字挂在了那款车上。 作为同一时期的几款热门自主SUV产品,吉利博越早已做好了焕新的准备,以PRO的后缀区别于上述两款车型,且在外观、内饰、智能化程度、动力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升级。三款自主主流紧凑级SUV都以一个更新的名字和更强大的产品力同时焕新而来,伴随着后起之秀宋PRO等产品的一同出现,SUV市场新的战斗已经打响。 如果说紧凑级SUV主要以智能化和L2自动驾驶辅助为卖点,那么善于开发新蓝海市场的中国市场,又在SUV领域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风光iX5、长安CS85、哈弗F7X、吉利星越、途昂X、柯迪亚克GT等以轿跑和跨界元素为突破口的产品,深挖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开始在SUV市场的没落之路上寻找新的机会。 不仅是SUV市场,轿车市场同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自主轿车的崛起到合资品牌迎来新一轮的攻势,竞争规则和格局也正在重启。从荣威i5开始动摇帝豪数年来打下的根基,到传祺即将用GA6补齐自身的轿车短板,自主品牌正在走向轿车回归。 合资领域从卡罗拉插混的上市,到卡罗拉基于TNGA上的换代,燃油版、普混、插混产品的齐力上阵,家族化的战斗模式不再是朗逸的专属。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主机厂无时无刻不在研究,多一点空间?那么就加长吧,从A到A+甚至到B-;多一点配置?那么就越级吧,豪华车上有的,我们都应该有;多一点实惠,那么就降价吧,让消费者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加量不加价……市场总会教会车企们如何去讨好更多消费者。 当丰田们在寒冬中一骑绝尘时,总有人问未来车市的竞争究竟在哪里?如同凯美瑞、雷凌和卡罗拉等基于TNGA架构上的产品全面拉开,大众的MQB战略的全面落地,吉利CMA模块架构也逐步从沃尔沃、领克开始下放到吉利品牌上,未来车市的竞争已经从过去产品造型、配置的竞争,全面升级到产品力、品牌形象、服务以及更重要的技术实力等全体系能力的对抗。 分化出一个新时代 这半年,无论是因经销商倒闭、国五国六的压力,还是厂家发不起员工工资带来的维权此起彼伏,基地放假、工厂停工、销量暴跌、营收利润兜底几乎成为一些品牌的主旋律,观致、华泰、幻速、东南等品牌,遭遇危机,等待他们的几乎不再是胜利的彼岸。 就像曾经作为国内龙头汽车经销商集团的庞大,在经历过被拯救和主动瘦身之后,因为债权纠纷被推上风口浪尖,被迫面临破产重组的局面,而它的坠落可能只是汽车行业的冰山一角。从近两年的汽车行业来看,痛苦的岂止只有庞大一家? 无论是海马汽车被ST后只能靠卖房求生,还是比速被爆工厂停产,无论是众泰爆发的“欠薪门”,还是全球汽车产业迎来的裁员潮,都预示着已经十分残酷的汽车竞争市场,即将迎来一场痛苦的巨变,这场巨变的惨烈程度将远超想象。 所以有人说,观致的归属或许就是宝能,神州可能才是宝沃的避风港,至少从品牌存在的可能性来讲,得到资本和重要市场的庇护,一定程度上会延缓被淘汰的概率。但对于力帆、比速等品牌,等待他们的可能就是一张历史的便签而已。 分化时刻都在发生,我们也看到,如领克、WEY等一部分自主品牌,正在突破固有的价格上限,进入到20万元的价格区间,与合资品牌正面交锋;而像捷达这样的品牌独立后,势必进入到自主品牌的主流售价区间,进一步挤压本土品牌原本的市场空间。 2019年是新势力造车的交付元年,当威马、小鹏、蔚来等企业不断为交付伤透脑筋时,那张多数人认不全的新势力品牌名单表中,绝大多数车企并未开张。是的,新能源行业很火,今年上半年新能源市场的增幅达到65%,借着这股势头而起的恒大,是否真的能够构建起它的产销破百万的新能源帝国?至少目前仅仅靠一款基于上个时代的萨博93油改电而来的产品,缺乏足够的说服力。 要知道新势力们所面对的,不仅是产品质量、续航能力、保值率、服务能力,还有传统汽车公司的转型,看看奔驰EQC,或者是广汽新能源的AIONS以及几何A,具备造车积淀的车企很快得到了认可。 当然新能源行业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对安全的敬畏,连续多起新能源自燃事件,自燃给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虽然蔚来的召回拉开了行业的先河,但特斯拉无动于衷的另一种态度,正在给新能源行业抹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