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华泰汽车债务链(2)
时间:2019-08-01 03:4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评级公司6月底发布的报告称,华泰汽车再融资难度加大,有息负债规模以短期有息债务为主,存在较大的集中偿付压力。因此,将该公司主体信用评级由AA+下调为AA。 “落伍”自主品牌之殇 华泰汽车的兑付危机背后,是汽车主业常年经营不善。在中国汽车市场高速发展的十余年中,华泰花费大量资源提升技术,但市场并未买单。 早年,华泰也一度风光。2000年,华泰汽车实际控制人张秀根从一汽集团手中收购了山东荣成汽车厂,更名为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成为华泰汽车的起点。那时,依靠韩国现代汽车的技术,华泰引入“特拉卡”和“圣达菲”两款SUV车型,在国内迅速打开市场。 但是好景不长,现代很快在国内成立了合资企业,与华泰汽车的合作一下子停滞。一位接近华泰汽车的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现代与华泰的“技术合作”于2004年进入过渡期,2006年则彻底结束。 当时的华泰面临两个任务,一是完成自主技术的研发,二是进军轿车市场。这两个任务一定程度上是重叠的,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直到2010年,华泰首款自主车圣达菲C9才上市,同一年,自主轿车华泰B11下线。 那是中国汽车高速增长的十年,国内自主品牌奇瑞、吉利、长安、长城等相继崛起,但由于产品型谱与技术补给的不足,华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落伍,2011年甚至曝出销量造假丑闻。 在此后的几年中,华泰的表现也一直不温不火。与那个年代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一样,华泰很清楚自身的技术短板,也通过收购等方式进行补齐,但技术方面“广撒网”的布局并未能让它回转。 华泰汽车的相关资料显示,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引进了柴油发动机、汽油发动机以及自动变速器的开发技术,并成立了配套工厂。此外,华泰还在2011年参与过瑞典车企萨博的并购,看中的同样是其技术,不过这一交易却在达成之后数天意外终止。 值得一提的是,在债券市场曝出违约的另一家汽车行业公司庞大集团,以及两个月前因“水氢汽车”被卷至风口浪尖的青年汽车,此前都是萨博项目的竞购者,这也是当时国内汽车行业对外资技术趋之若鹜的一个缩影。 技术是车企赖以生存的条件,但未必是赢得市场的保障。尽管华泰在技术领域有不少投资,但并未明显反哺销量,这是后期华泰财务“崩盘”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前,张秀根回应媒体时称,将公司目前困境归咎于自身战略选择和国家政策导向。他透露,华泰为引进柴油发动机技术,曾耗资“七八十亿元”,但国家一直不允许柴油轿车进城,发展严重受限。 上述接近华泰汽车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华泰之所以高价投资柴油发动机,主要是觉得“有市场”,相比较而言,柴油机动力强劲,且油价更低,但没想到,环保政策来得猛烈,企业的高额投入打了水漂。 技术投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华泰早年也曾利用汽车生产资质,在各地积极扩张。资料显示,除山东荣成之外,华泰还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天津拥有整车生产基地,而近年来,公司又将业务重心放在政策鼓励的新能源汽车方向,在青海西宁投建了一套锂电池及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项目。 从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的角度看,华泰的扩张步伐并不算特别激进。但对于公司自身而言,汽车主业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副业、并购并未形成正向贡献,加剧了资金链压力。 财务数据显示,虽然近年华泰汽车营业收入规模保持在180亿左右,但扣除营业成本后毛利仅40亿。2018年购入的曙光股份计提商誉减值后,华泰汽车亏损16亿。在此背景下,华泰汽车需在2019年内偿还有息债务212亿(这一规模已是其2018年营收规模的1.15倍),资金链的压力不言而喻。 资产腾挪空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