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市场 互联网也救不了你(3)
时间:2019-07-23 18:3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除此之外,中国汽车后市场电商产业生态图谱中还涵盖博世、米其林等汽车配件用品厂商,庞大、中大元通等汽车配件用品经销商,京东、一号店等B2C电商平台,以及平安好车主、查违章等一系列工具应用。 一个全新的时代要来了?从几位代表玩家的表现来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养车难”问题或将长期存在 2014年至2018年,全国汽车保有量从1.54亿台增长至2.4亿台,小型载客汽车首次突破2亿台。得益于此,汽车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汽车养护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汽车养护市场规模已达3388亿元,截至2017年已增长至8984亿元。汽车工业协会预计,2017年-2022年汽车养护市场规模将以11.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2022年将达1.74万亿。 市场规模万亿,掘金异常艰难。 此前倒下的一批上门养护O2O平台以及如今走线上预约+线下安装模式的电商玩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共性问题。 首先,盈利痛点。前文已经说过,汽车后市场过往赚得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钱,互联网企业入场后不仅价格透明,为尽快跑马圈地通常还会选择“烧钱”补贴。 “之前呱呱洗车还挺好用,刚开始买券参加活动,上门洗一次才10块钱”,有用户回忆,“不用去店里排队,价格便宜而且效果还不错,可最大问题是用了几次之后,呱呱洗车好像就没了。” 几年前,以呱呱洗车为代表的上门养护十分流行。但在运营成本、客观实施条件等压力下,企业相继倒闭、跑路,去年初央视还专门报道了呱呱洗车人去房空,多家公司注销的新闻,“上门保养九死一生,上门洗车必死无疑”得以应验。 现在,以电商为切入口的途虎养车等玩家玩法与上门养护存在一定差异,却依旧没能逃脱“烧钱”的诅咒。之前途虎养车推出的拼团免单、免费洗车券等活动,还曾被灰产和羊毛党盯上,被薅了一波。 其次,旧愁刚消新愁又至。汽车后市场电商的出现,有望消除传统养护“远、慢、贵”的弊端,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新槽点。 营销导向,为吸引用户交易而夸大活动优惠力度,最终兑现环节却掉了链子;价格降了几档,产品和服务品质随之失去保障,质量缺陷、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足、服务不规范等问题突出。 汽车后市场,拼到底拼的是产品和服务,牺牲这两项换来所谓的“低价”和“省心”,最终结局可想而知。 去年下半年,腾讯和阿里等巨头的加速布局,2018年8月,阿里旗下天猫汽车宣布联手汽车超人、康众汽配共同成立汽车后市场新公司。9月,途虎养车宣布完成由腾讯、凯雷资本、红杉资本等领头的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 资本的加持使得部分玩家优势愈加突出,他们或许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但由于上述共性问题悬而未决,他们注定成不了那位盖世英雄。 综上,对于用户而言,汽车后市场电商尚未从本质层面解决“养车难”的问题。只不过是原本存在于4S店的“难”,现在换了新的形式继续存在。而从途虎养车等一众玩家立场出发,想要抓住眼前的万亿市场,要补的功课着实还有很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