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奥迪“难为人知的压力、泪水、奋进”
时间:2019-07-22 00: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7月2日,一汽-大众奥迪率先发布了2019年6月销量快讯,58788台的业绩不仅实现同比增长22.5%,并助推上半年累计新车销量超过31万台,达成2.1%的同比增长“反转”。 是的,你没看错,在6月同比增长22.5%之后,2019年1至6月奥迪才实现2.1%的微增。如果没有单月高达1万台的增量,2019年上半年奥迪新车销量很有可能无法实现增长。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事实上,6月销量公布后,某一汽-大众奥迪营销人在朋友圈如是感慨。 作为进入中国市场最早、销量最大的豪华品牌,奥迪在2019年上半年究竟经历了什么?居然如此步履维艰。 对此,笔者想用两句词来形容 第一句是李白的: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第二句是辛弃疾的: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虽然李白和辛弃疾分属唐、宋两个朝代,但有很多相似之处:都个性豪迈、文武双全,一位被成为诗仙,一位被成为词中之龙。但这两句词中却没有豪迈和狂放,只有深深的无奈和叹息。 这正是2019年上半年一汽-大众奥迪营销困境的真实写照:突如其来的车内异味谣言,捕风捉影的上汽奥迪猜测,加之德国奥迪品牌和产品的更新僵化。 此三者,任意一条都足以造成品牌动荡,但一汽-大众奥迪还是凭借强大的体系能力顶住了。 不过,坚持的背后确实很辛苦,不为人知的努力都是小事,种种质疑才是在伤口上撒盐。 (一) A4L荣膺唯一白金认证 以事实让谣言不攻自破 以315期间发生的车内异味门为例,稍有汽车制造常识的人都能发现是谣言,假消息,但在敏感时期特殊环境(315期间)就是容易出现以讹传讹,而公众的理性往往滞后,这种压力不身处其境很难体会,对品牌、产品的负面影响更是深远且难以估量。 但一汽-大众奥迪顶住了,并没有太多的辩解,而是以高品质的产品和客观的数据,用事实让谣言不攻自破。 6月20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汽中心)C-ECAP管理中心在杭州发布中国生态汽车评价(C-ECAP)2019年度第一批评价结果中,奥迪A4L凭借在“尾气排放”、“车内噪声”两项指标上的满分成绩,以及在“车内空气质量”“综合油耗”“有害物质控制”三项指标的豪华车品牌最优成绩,累计获得95.11分的高分,获得豪华车品牌唯一的白金认证。 据了解,旨在推动中国汽车行业生态设计水平不断提升的C-ECAP,重点针对车内空气质量、车内噪声、有害物质、综合油耗、尾气排放等项目进行评价,依据C-ECAP评价规则,获得铜牌及以上就可以被认定为生态车型。而且不同于一般的车内空气质量检测仅考察指标是否合格的定性判断,C-ECAP将国标限值的1/10设置为最优值,依据八项挥发性有机物实测结果判定得分系数,直观反映出厂家在国标范围之下对车内空气质量控制的有效结果。 值得关注的是,在权威检测中,奥迪A4L车内空气质量指标全部满足国标8项挥发性有机物控制要求,其中6项挥发性有机物(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丙烯醛)控制获得满分,即测量值区间为国标限值的1/10以内。甲醛获得1.8分,即实测数值为国标限值的1/5以内。奥迪A4L车内空气质量测量指标不仅优于豪华品牌平均表现,甚至优于拟修订国家标准中更严苛的限值。 “这次的成绩足以让奥迪车型的生产线工人、销售顾问感到欣慰,也让喜爱奥迪的车主可以扬眉吐气,好的产品被抹黑、被质疑,是最让生产者和销售者心痛的。” 曾经被污蔑气的哭了,泪水成为很多一汽-大众奥迪人和喜爱奥迪人的洗礼。 (二) 确保2022年销量90万台, 上汽奥迪项目不早于2022年 关于今年频频传出的上汽奥迪项目正常推进、上汽奥迪提速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在往期文章中已经多次强调,不再赘述。依然用当初一位经销商投资人的话做论证: “德国人还是比较重视合同和信誉的,2017年奥迪四方协议写的明明白白,确保2022年达成90万台年销量,不早于2022年1月,建设同一个销售网络,上汽奥迪2022年前不会成型。” “从目前捷豹路虎的发展看,曾被寄予厚望的三方联合机构成为最大累赘,上演了汽车营销版的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奥迪未来必须吸取的教训。”同时,多位奥迪投资人提出,即使进入2022年,德国奥迪和大众集团也必须审慎抉择在中国市场的奥迪网络布局。“如果奥迪如果再经历一轮2017年的销量崩盘,将是灭顶之灾。” (三) 虽然不好听,却是大实话。 保持BBA并肩地位, 奥迪品牌形象亟待焕新 尽管上半年奥迪中国销量趋缓,但中国依然是奥迪全球最重要的市场,而且中国市场的重要性远超其他市场,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成就了奥迪。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