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上万!“专家”帮报志愿是否靠谱?(2)
时间:2019-07-14 07:26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6月25日,查询高考成绩时,济南考生晓丽看到一个“对高考填志愿迷茫人员可扫码求助”的二维码,扫码后,付款399元购买了某公司的填报志愿服务。后来晓丽的姐姐提醒她购买的产品用处不大,退款遭到拒绝。 在新浪旗下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上,23日一名考生投诉新浪教育推出的“高考志愿通”数据严重不全,提供的信息服务质量差,且投诉后不退款。 仅提供线上高考志愿填报数据的平台,收费大多为几百元。由“专家”帮助填报志愿,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地域不同,价格不等。新浪高考志愿通上的一名专家,山东价格为9800元;地区改为北京,收费19800元。对于此类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教育部新闻办微信公众号曾提醒称“高收费志愿填报专家指导完全是一种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其中不乏诈骗”。 高考成绩公布当天,有10多名山东考生在微博上表示自己面对成绩“很蒙”,有的考生称自己搞不懂报志愿的批次,向网友“求推荐”高校和专业。李智说,家长也有相似的困惑。 据了解,很多志愿填报机构提供的所谓大数据,属于公开数据,包括来自各大高校官网的往年录取分数。填报志愿时,考生和家长需结合历年的一分一段表具体分析总结。但有的家长不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公开的数据的能力,或者为了避免浪费分数,不得不花钱寻求帮助。“很简单的原理,就是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焦虑脆弱的家长。”今年4月,一名成都网友面对要价8800元的志愿填报服务,发出感慨。 7月5-6日,考生将填报自主招生批和本科普通批相关志愿。“如果在高考之前一年,高中就对家长进行填报志愿的相关培训,在填报志愿这件事上,考生是不是就没这么蒙了?”李智说。(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李智和晓丽为化名) 延伸阅读: 大数据仅供参考不能依赖 众所周知,大数据是近年的新兴产业。对大数据的处理分析,正成为新一代新兴技术融合应用的结点,是信息产业持续高速增长的引擎,对大数据的利用将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但是,对于填报高考志愿来说,大数据只能仅供参考,千万不能依赖!”在郑州大数据中心从事专门研究的李梅给记者分析:“填报高考志愿,双方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比如某大学某专业今年要在某省招收2名学生,以往3年招收的平均分是多少,大数据可以收集到;这些报考生的分数位次,大数据也可以统计出来。但是,报考生在报考时的心理因素,大数据怎么进行分析?“比如,某生认为,在这个位次的考生有100多人,即便自己的分数在前十来名,也不敢报。但如果大家都是这个心理,都没有报,或者是高分者报了别的学校别的专业,结果分数低一些的反而录取了。或者反过来,去冲一冲,也可能录取,大家都是这样的心理,录取的概率又会是很小。在这个过程中,除非你的分数是前两名。否则,一切都是不敢保证的。” 郑州一中老校长朱丹也说,仅仅凭大数据分析,是不能完全判断到底能否被录取的,更不用说商家声称的百分之百录取了。这里有一个高考成绩离散度的问题,如果离散度没有打开,就会形成挤压式,造成很多人滑档。正像大家都通过导航走向原来不拥堵的路线,结果这条路很快就变得拥堵,院校报名也是一个道理。 两位专家都认为,相对于传统的志愿填报方式,借助大数据技术,更简便、快捷一些,对考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教育部门每年都印发的高校往年录取数据、公开解读的填报志愿技巧等资料,也有同样的参考价值;再加上考生密切关注院校录取动态,会更准确、更实用。他们提醒,如果大数据公司采集的数据不准确,那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据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admin) |
- 上一篇:水族马尾绣:针尖上的“活化石”
- 下一篇:“黄河二代”咏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