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刊文:思想之花,在强省建设实践中绽放(2)
时间:2019-05-18 1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山东人才现状如何?存在什么问题?外省有哪些好经验?2017年,山东社科院就接到省委布置的一项任务:弄清楚山东人才家底,以便有针对性地调整省里的政策,更好支撑和服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山东社科院组建专项调研课题组,与省委组织部密切沟通配合,开展广泛深入调研,对我省人才状况作了全面、精准的定量分析,找出了人才发展的痛点、堵点,最终形成的《山东省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调研报告》突破力度大、含金量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人才政策建议,为省委、省政府此后一系列重要决策和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持。 再过两天,5月18日,山东社科论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研讨会将在济南举行, 众多专家学者将围绕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聚焦中心工作,引领学术研究,发挥资政作用,山东社科论坛已经成为凝聚全省社科研究力量服务中心工作的高质量舞台。 立足新时代新要求,新型智库逐渐成为哲学社会科学服务决策的重要载体。山东社科院发起成立的山东智库联盟成员已达50多家;全省党校系统组建智库联盟,设立“新旧动能转换”“优化营商环境”重大调研课题,集全省党校系统之力开展研究。目前,各重点新型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累计推出研究成果700余项。 在齐鲁大地,哲学社会科学正逐渐从“书斋里的学问”“书架上的思想”,变成“决策中的参考”“实践中的指南”,在服务强省建设中不断绽放出理论光辉,显现出强大生命力。 守正创新继承发展 开创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19世纪的“闯关东”浪潮中,山东人把诚信、尚义的齐鲁风尚带到关外,把敢闯新路、敢为人先的开创精神写进历史。当下的山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以思想上不断开拓创新,引领行动上持续走在前列,凝聚起广大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强大精神力量,推动了山东精神面貌的转变。 4月20日,剑桥大学博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做客第172期齐鲁大讲坛,主讲“5G与智慧社会”,和听众一起交流“5G到底有多快”“智慧生活什么样”。 哲学社会科学既要上接天线,又要下接地气,才能真正承担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使命。山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提高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广泛开展社会科学普及。充分发挥“百姓宣讲”“理想中国”“宣讲时间”和齐鲁大讲坛、社科普及周等宣传宣讲品牌效应,发挥理论大众化示范点、理论宣教基地以及各类社科公益讲坛讲堂、展馆展览等作用,让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走进百姓生活,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以实际行动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培厚全民人文社科素养。 齐鲁大地有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代代相传的红色基因融入山东人血脉,成为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不竭源泉和闪光特质。 山东坚持突出特色,着力构筑文化研究高地。通过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和世界儒学大会,建设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全球孔子学院总部体验基地,倾力打造具有全球引领力的儒学研究中心,山东在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的话语权进一步提升;通过设立沂蒙精神研究专项,推出“沂蒙精神与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研究”、红色基因传承面对面等一批重要理论研究成果,沂蒙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新形势下,山东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科研组织、评价激励、人才培育、经费管理等改革,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引领,不断推动学理创新、学科创新、学术创新。山东社科院、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的创新工程渐入佳境,新媒体和智库合作机制建设取得重要突破。《文史哲》《东岳论丛》《山东社会科学》等学术刊物品牌效应凸显,山东大学历时36年完成的《杜甫全集校注》荣获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影响深远。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如何在强省建设中增加有效知识供给?如何提高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总体建设水平?如何锤炼扎实学风,解决有理论缺实践、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度缺温度、有高原缺高峰等问题?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文章在齐鲁大地上不断铺展,其方向和目标坚定而明晰——与时代同脉搏,奋力开创中国特色、齐鲁风格、山东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 (大众日报记者 卞文超 魏然)
[责任编辑:杨凡、穆楠]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