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头版刊文:思想之花,在强省建设实践中绽放
时间:2019-05-18 11:1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思想之花,在强省建设实践中绽放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论述的山东实践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突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重大部署。 三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指引,山东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路径笃定而清晰——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新形势下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之花,在担当作为、狠抓落实的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实践中绽放。 高举旗帜搭建平台 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两个不可替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为了发挥好“两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战线坚持与时代同进步、与实践共发展,省委省政府在顶层设计上统一部署,着力构建理论研究“一盘棋”格局,率先制定下发了《关于实施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推进“四大平台”建设的意见》,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有关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尤其是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山东设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专项,从多学科、多领域、多视角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研究阐发,统筹利用省内各类研究平台载体、重要思想阵地,凝聚起精神引领的力量。 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什么样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直接关乎其发展水平和社会贡献。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我们作为中国人不能不追问:中国究竟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当代中国研究所所长姜辉解读,在人类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第一次使对社会的认识真正成为科学,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了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认识工具”。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中华说,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要解决真懂真信的问题。山东以重大项目撬动发展引领方向,牢牢抓住重点工程、重大课题这个基本载体和联系纽带,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龙头带动作用。 走进山东的高校校园,独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或思政部成为校园内的马克思主义精神家园。在14个重点马院、20个示范思政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在校园走深走实,唱响了学习新思想、用好新思想的时代最强音。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的引导带动作用下,省重点理论研究基地、重点马院、重点新型智库发挥集团优势和规模效应,目标任务相互支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一体联动、同频共振,充分回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内容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传播渠道建设贯通起来,打好“组合拳”、奏响“交响乐”,组成能打硬仗的“山东战队”。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为强省建设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哲学社会科学是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南。 省委深谙这一点。通过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论述,运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经过认真调研、深入谋划、排兵布局,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为目标,以八大发展战略为支撑,以全面深化改革为保障,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的整体发展格局。而在具体实践中,各级正是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紧紧扭住这个整体发展格局,不断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开创新局面。 在此引领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和“四个扎实”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库”“智囊团”作用,着力研究解决新时代新形势下山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