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步入后补贴时代 中国企业如何破局?(2)
时间:2019-07-08 07: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2015年3月,国家制定了《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即“白名单”),并要求电池企业在线进行申报。最终,四批共计57家的电池企业入选“白名单”企业目录,其中包括宁德时代、沃特玛、天津力神、国轩高科等国内知名电池企业。 不过,这份被解读为扶持本土电池企业的“白名单”,对外资电池企业来说,却是“噩耗”般的存在。因为类似三星、LG、松下等日韩电池巨头却始终未能进入目录,而这份名单也在一定程度上为本土电池企业的发展壮大赢得了时间。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总装机量为56.89GWh,同比增长56%,是日本的2.4倍、韩国的3.6倍,产销量占据全球“半壁江山”。其中,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两个企业的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总和达到61%。 反过来说,“白名单”如今已完成了使命退出历史舞台,而这也意味着中国这一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将正式向外资电池供应商开放,同时也将让国内电池企业面对外来力量的冲击,甚至可以说,国内动力电池领域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厮杀高潮。 从目前的全球竞争格局来看,动力电池70%以上的市场份额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手中。国际电池行业专业市场调查公司SNEResearch的信息显示,2018年,世界电动汽车用电池出货量为109.8GWh,较上年同比增长83%。 其中,我国的宁德时代以23%的市占率居于全球首位,紧随其后的松下(日本)市占率则为21.9%,随后依次是比亚迪(中国)占比12.8%、LG化学(韩国)占比10.2%、三星SDI(韩国)占比5.5%,而前5家电池企业的供货量占全球总量的73%。 显然,中日韩三国的动力电池企业在这场追逐赛中正咬得十分焦灼,而暂且落后的日韩电池企业更是频频加大动作。 过去一年里,LG化学、三星SDI和SKI这三家韩系动力电池企业均宣布追加投资以及产能的计划,计划投资规模将超过10万亿韩元(约587.38亿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截至2018年底,这三大韩系动力电池巨头企业在全球的订单额达到175万亿韩元,已顺利超过韩国半导体芯片产业。 不仅韩企加快动力电池的布局,日企也同样如此。今年1月,松下就与丰田汽车计划成立一家车载电池合资公司,共同研发、生产电动汽车电池,这一“联手”也将为双方进一步扩张全球版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不仅如此,借着“白名单”废止的绝佳时机,卷土重来的日韩电池企业,正在疯狂拉拢中国本土企业,开启了新一轮“抢单”模式。6月12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其控股99%的子公司上海华普国润将与韩国LG化学签署合资协议,成立合资公司。同日,韩国SK集团也透露将与恒大集团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某韩国动力电池企业旗下智库研究员就简单粗暴地透露,以本次白名单废止为契机,以及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完全退坡,该企业预计于2021年在华动力电池市场的占有率将从接近于0提升至7%-8%,而韩系三大动力电池企业在华总占有率也将保持在15%左右。 上述研究员还表示,凭借中国市场的开放所带来的规模效应,加之研发技术的不断创新与进步,预计在2023年左右,该公司电池生产设备每GWh的生产成本将从目前的1.7亿美元,下降至0.6亿美元。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白名单”的正式取消以及补贴的逐渐退坡,日韩等外资电池入华的脚步也将加速,中外龙头企业间的竞争必将加剧。 3.国内动力电池企业如何克敌制胜? 在这样一种“内忧外患”的局面下,中国动力电池企业想在全球电池制造商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又该如何做? 第一,加大高研发投入,增加产业链上下游核心专利比重 由于日韩企业进入动力电池领域较早,因此在专利方面较国内企业占有一定的优势。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11月,韩国三星SDI共拥有8792项专利、LG化学为8134项、日本丰田7551项、松下为5361项,而我国最大的动力电池制造商(参数|图片)宁德时代拥有专利1900项,比亚迪为1209项。 尤其是前瞻性的领域全固态电池,相关专利申请量日韩企业也明显领先。排名第一的丰田专利申请数达218件,占据总数的20.15%;松下则为34件、LG为18件。 值得一提的是,丰田凭借大量的研发投入,在全固态锂电池领域也实现了质的突破:推出了原型固态锂离子电池。要知道,如果能够掌握这一固态电池技术,则将加速内燃机汽车的灭亡,并可将电动汽车的充电时间从多达几个小时削减至10分钟左右。丰田就指出,这种电池预计在2020年可小批量实现商业化示范应用,到2025年得到实质性改善。 可见,在加大研发投入寻求质的飞跃上面,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二,提升产业链全球化,突破核心专利瓶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