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步入后补贴时代 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时间:2019-07-08 07:3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在此之前的6月26日,为期3个月的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过渡期已正式结束,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逐渐从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相关各界不安情绪也再次袭来。 面对全新的考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下一步发展也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当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趋于疲软的背景之下。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球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售84.14万辆,同比增长52%,增速较前两年大幅回落。在这样一个“危险的失速”的大环境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又该如何破局? 1.后补贴时代,新能源汽车高增长还将持续? 首先来说说,随着补贴过渡期的正式结束,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开始面临涨价压力。有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车的补贴退坡幅度可能达到70%,按此测算,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成本将普遍上涨2万元以上。即便有专家指出这一成本上升问题将不会有消费者买单,但大多数新能源汽车品牌都有一个共识:过渡期后补贴退坡,车企的成本增加过多很难全部承担。 换句话说,未来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似乎已成不争的事实,这又是否会对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 实际上,在本次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就重申了“我国新能源汽车预计2020年实现年产销规模200万辆”的目标,这一目标也意味着,未来两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仍将保持超25%的年均增幅。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的市场也依旧保持“火爆”:今年1-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48万辆和46.4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46%和41.5%。 对于未来补贴退坡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走向,业内人士则表现得更加乐观。比如,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在此次大会上就表示,新能源产业长期趋势向好,目前仍是机会大于挑战,并预计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会出现40%的增速,比亚迪则将实现70%-80%的增幅。 但如今,我国新能源市场已经跨入了后补贴时代,新能源产业也将逐渐走向真正的“弱肉强食”的竞争中去。面对竞争中的挑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该如何破局?对此,长安汽车总裁朱华荣也在大会上指出,这需要国家和企业等方面共同行动——国家要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超前性、可持续性,推动公共领域切换新能源汽车;企业则要回归初心,聚焦用户产品、服务体验。 其实,此次大会就已经释放出了一个很好的风向:尽管补贴逐步退出,但国家针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引导力度并未放松。另一方面,对于企业而言,补贴退坡也定将倒逼着新能源汽车加快升级,低端产品将面临淘汰,企业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已成为必然,更具体来说,在这场愈发激烈的突围战中,最关键的一环又是什么? 2.动力电池产业将成破局之钥?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是核心技术的关键动力部件,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动力电池的供应情况直接决定着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整车成本。一般情况下,一款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成本会占到整车成本的40%。在补贴退坡导致新能源汽车成本上升的当前,动力电池也必然成为解决新能源汽车价格上涨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动力电池直接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安全、寿命和性能。随着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018年已发生的电动汽车起火事件超过40起,这也给整个行业带来一个警示:安全才是事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一要务。 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要在后补贴时代下实现破局,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当前,我国动力电池行业格局正发生剧烈的变化。 (1)行业内部集中度空前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5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41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上个月环比减少2家,而较去年同期的61家大幅减少20家。其中,动力电池产业产量排名前三名的企业共生产7.5GWh,占比75.6%;前五名的企业则供给生产8.4GWh,占比84.8%。可见,当前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头部效应依旧凸显。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下游整车企业压价,动力电池行业差异化发展将更加明显,集中化程度也将更高。2018年,国内动力电池企业数量就以从上一年的135家骤减至90家,有业内人士就分析,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产业链整合加速,预计到2020年,动力电池企业的数量进一步缩水,80%以上的企业将面临淘汰。 (2)日韩企业卷土重来 6月24日,被称为“白名单”的动力电池企业目录被正式废止——该名单此前是为了引导和规范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