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汽车,是不是一门好生意?(2)
时间:2021-02-24 22:22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即使是用外卖小哥送货,成本也不过5块钱左右每单。根据业内的测算,理论上采用无人机运送快递可以将送货效率提升70%,但在亚马逊开展的无人机快递实际操作中,经过金融研究公司ARK Invest的测算,单件的运输成本也还是在人民币6元左右。 这些成本不仅包括整个货运过程中需要完成的货物分拣、电池更换、维护等工作,也包括无人机设备、配套设施的购置成本。 也就是说,提升70%效率的代价是多付出20%的成本。这笔账划不划算?降本和增效之间孰轻孰重?是两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我们目前能看到的一个现象是,快递企业无不在最大限度地压缩成本、节约现金流,而取得的边际效益并不明显。 如果想通过运送多件物品或大件物品的方式来增加溢利、摊薄成本,则需要进一步考虑到飞行器的运载能力升级带来的成本。 事实上,载重和续航问题,也正是制约飞行汽车发展的一大技术难题。 同等重量之下,航空燃油的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43倍。在飞行汽车如此大的尺度下,电机的能效很难与燃油机相提并论,由此带来的能耗也会显著提升。 而如果是采用氢燃料电池,反而能解决续航的问题。同等质量之下的压缩氢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200倍以上。但问题是,目前的制氢成本很高,氢燃料电池甚至在新能源汽车上都还没普及。 3 何时才能得到资本认可? 在十年多前,以电能驱动的新能源汽车概念才刚刚萌芽时,因为电池技术没能有效突破,被业内一度视为不可能大规模商用的赔钱货。 但2008年,当特斯拉旗下首款最大续航里程接近400公里的Tesla Roadster面世改变了整个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 但即使如此,马斯克的特斯拉因为夸张烧钱,以及迟迟无法量产的产能不足问题,一度成为被无数机构质疑和做空最多的公司。 作为一切都从零开始的特斯拉,每生产一辆都意味着要亏掉一大笔的钱。特斯拉最惨的时候,现金流连续6个季度为负数,负债超过230亿美金,被认为是处于“史诗般”的崩溃边缘。 但最终特斯拉挺了过来,如今,特斯拉正在走向盈利,它证明了新能源车的模式是走得通的。不仅如此,它也成为一个划时代的交通工具革命引领者。 随着特斯拉电动车系列的不断推出,以及特斯拉的中国工厂建成,在解决了产能问题后,特斯拉的股价开始一飞冲天,把此前所有质疑的空头全部打垮了,目前市值几乎超过了所有传统汽车品牌的总市值。 特斯拉的成功,把全世界的资本都带进了纯电动车这个领域,围绕电动车的产业链开始迅速崛起。国内的比亚迪(002594,股吧)、吉利长城等传统车企纷纷转向新能源车,蔚来、理想、小鹏这样的造车新势力也从无数PPT造车的泡沫中跑了出来。 这是资本对新能源车模式的认可。 那么,新能源车从出现到翻盘的经历,会不会在飞行汽车上重演? 从技术层面,飞行汽车的技术原理跟现在已经技术成熟的直升机和无人机都差不多,说白了就是一台有轮子能在路上跑的直升机,并不是一个太高尖端的新产品。 问题在于,载人直升机和无人机之所以到现在不能普及化民用,除了低空管辖,它的体积大、安全风险也是令人敬而远之的问题。同时现在全球都在推行清洁的非石化能源,飞行汽车的未来不会是能量密度高但高污染燃油发动机,但清洁能源的续航问题截至目前都还是人类科技水平未能解决的难题。 除非什么时候人类能发展出更高效的新能源技术,去打破这个僵局,但这并不是一个短期内能实现的事情。 现在很多企业都还在飞行汽车这一块领域尝试,只有自家烧钱探索,没有形成现象级的风口。即使是类似亿航这种在顶着亏损烧钱去做的,也只沦落到被沽空机构做空的对象。 因为资本还看不到任何希望。 如果在未来,有哪一家做飞行汽车的企业能够类似特斯拉那样最终证明了自己的商业模式,证明可以有足够大的回报,那么,资本一定会比现在的新能源车行业更庞大的涌入。 在此之前,飞行汽车概念,只能是一个没有人信的PPT。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