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暴风中成长:2020年汽车企业觉醒实录
时间:2021-02-07 09:0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本报记者 刘晓林 北京报道 历史学家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自序中描述16世纪中国社会的传统历史背景时,称那虽是个尚未与世界潮流冲突的普通年份,但“可以保证冲突既开,恢复固态决无可能,因之而给中国留下了一个翻天覆地、彻底创造历史的机缘”。 某种意义上,这句话在该书出版46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最好的年终结语和预言落地。因为无论从国际政治局势,还是经济领域的各行各业,“固态”被打破,各种含义的“交互”与“冲突”都已经全面展开。尤其在人类制造业的皇冠——汽车制造业领域,中国汽车企业确实正处在翻天覆地、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未来已来,没有退路。 回顾2020年,在国家层面,汽车业经历了从支柱产业到战略新兴产业变化之后的又一次地位上升。在行业层面,疫情突发让淘汰赛提前到来,多重不稳定因素的催化下,车市在跌入低谷后,又超越预期的出现恢复性增长,这些“预料之外”让汽车业的2020年风暴不断,冲突迭发。而最值得记载的是,在开年之危与收盘之势迥异的背后,是作为主角的中国汽车企业的觉醒与汽车行业的自我净化。 “政策的真金白银并不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在日前新华社的一场论坛上直言,这也是业界共识,某种意义上,“有形的手”已经在有意逐渐退出。作为必然结果,汽车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戏份”开始加强,而电动化和智能化两大全球汽车技术革命的趋势在中国呈现的领先攻势,进一步让中国车企成为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风暴眼。 称2020年的汽车业“黑天鹅”满天飞毫不为过。从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之争,到新造车企业“死亡名单”一夜开启;从蔚来小鹏理想海外股价飙升,到吉利、东风携手回归A股;再从华晨破产丑闻到中保研在皓影碰撞事件中坍塌的信誉,以及在传统车企大佬们雨后春笋般的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中横空出世,身价3万却“扫射”排行榜的宝骏MINIEV——上升与沉淀、冲突与合作、淘汰与逆袭,这些都在2020年的汽车业集中上演。不管主动颠覆还是匆忙应战,中国车企在这一年亲自打破了“固态”,借逆境催化了对自我的重新定义,以及对行业韧性的一次全面审视。 岁末年初,与无声处听惊雷。下文整理出的十大事件并不足以概括整个汽车业“雷声滚滚”的2020年,但以此为线索,我们可以串联起中国汽车企业将这场全球产业变革推入深处的姿势与态度。 车企集体造口罩与供应链极限挑战 汽车与口罩两个完全没有共同点的产品,却在2020年有了深刻交集。新冠疫情爆发后,上汽通用五菱快速通过改建生产线的方式转产口罩,支援抗役所需。比亚迪、广汽等车企也都在2月初就开始投产口罩、消毒液,其中比亚迪的“3天出设备图纸,一周出设备!10天出产品!“颇为振奋人心。至4月,比亚迪已经以每秒231只口罩的速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生产商,产品销往多个国家 在转产口罩的同时,车企的主业却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从疫情爆发开始,原材料供应中断、停产停工、市场休眠,以北京奔驰首先爆出停工一日损失4亿元为开端,汽车企业都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整个汽车产业营收日损失高达150亿元。为刺激市场,车企和地方政府纷纷启动补贴,直播卖车、在线上市、高层带货等线上营销方式开始成为车企首选,这一趋势延续至今。 特斯拉“割韭菜”:200多份判决书与“真香”定律 网上有个段子在流传:“朋友圈的差距,在于我的朋友小明买了特斯拉的股票,赚了200%,我的朋友小红买了特斯拉产业链的股票,赚了100%,而我买了特斯拉的汽车,一年赔了30%。我们都有极好的心情。”——在2019年年底国产后,特斯拉以及马斯克在中国的品牌公信力就开始随着销量的增加快速走下坡路。 2020年年3月初,特斯拉自动驾驶芯片“减配欺诈门”曝光,工信部介入,特斯拉毫无道歉姿态的声明和马斯克轻蔑的回复惹了众怒;5月,国产Model3标准续航版因为连续调低价格引发退订潮;2020年10月,特斯拉总部宣布取消公关,成为全球第一家没有公关部的汽车企业。业界笃定,特斯拉将为其漠视中国消费者的声音而付出代价。 不仅惹了消费者,特斯拉与中国新造车企业也杠上了,一个月内,先后上演与蔚来和小鹏的互怼,作为技术导师的崇拜感,已经被企业品格的软肋大大削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