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行业 >

贫穷并没有限制汽车企业的想象力(2)

一贯直言直语的李书福表示:“21世纪的全球汽车行业面临巨大创新机遇。也面临来自于非汽车行业公司的挑战,各个汽车企业单打独斗很难赢得这场战争。为了主动抓住机遇,我们必须刷新思维方式,与朋友和伙伴联合,通过协同与分享来占领技术制高点。对戴姆勒的投资正是出于这种战略思维。”

意图很明显,面对未来的出行服务市场,一家汽车企业很难应对行业外和行业内的市场竞争。相对于汽车制造业,规模效益在出行服务领域的影响更加明显,对内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对外将影响用户的服务体验,决定企业的市场份额。受供给规模调节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互联网领域通行的“赢家通吃”规则将或多或少的映射到出行服务领域。

向出行服务领域转型,既是形势所迫,也是利润导向。滴滴认为,出行服务领域将是万亿级市场。普华永道思略特发布的《2017年数字化汽车报告:动荡的汽车行业》中对此量化为2.2万亿美元的产业规模。同时,在纯无人驾驶共享出行场景下,未来家庭在出行方面的开支将减少20%。利润空间将急剧转向出行服务提供商,传统汽车生产/零售的利润分成将从85%跌至50%以下。

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想在未来出行市场分一杯羹,需要迈过几道坎:第一,规模化水平;第二,盈利能力;第三,资源协同。其中,规模化水平与盈利能力又存在一定的内在关系,而这也正是行业领先者们着力解决的问题。

2018年是汽车行业的关键一年,被称为新能源汽车的元年,同时,包括奥迪、奔驰、宝马三个豪华品牌在内的汽车品牌均强势发力,推出多款产品。另外,汽车智能网联的配置水平也在大规模应用,成为多数汽车产品参与市场竞争的标配。为了成为强者,汽车品牌们已经开始不遗余力的争抢市场,然而也只有成为强者才有参与下一轮竞争的机会。

5月15日,业内媒体爆料称,吉利已经接洽北汽集团洽谈收购事宜。这一事件的逻辑起点来自于吉利入股戴姆勒,李书福希望吉利能与奔驰开展战略性的合作,而进一步的合作能够成行与北汽的态度密切相关。在3月6日的日内瓦车展上,对于是否会与吉利有进一步合作,戴姆勒CEO蔡撤表示:“我们希望能够跟我们中国合作伙伴(北汽)保持一致。”因此,北汽成了吉利与奔驰开展战略合作路上的“绊脚石”。

从吉利、北汽的发展势头和政策支持兼并重组的角度,在市场逻辑上,两者的结合并不矛盾。不管是提高规模化水平,还是促进吉利与奔驰的战略合作,上述逻辑都符合李书福对未来汽车产业变革的判断。但是最终,吉利与北汽双方对此均予以否认,而且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可是,这并不代表此事就此终结。按照最近汽车企业的操作套路,往往被视为捕风捉影的事情,最终成为事实,至多与之前传闻有所偏差。因此,不可否认吉利或许与北汽接触商谈与奔驰的合作事宜,甚至是三方结盟。

另外一件事则是备受关注的宝能汽车。2017年12月,宝能集团以66.3亿元收购观致51%的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此后,宝能频频出手,投资1740亿元,规划产能超过260万辆。5月16日,传闻称,宝能将入股奇瑞。对此,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回应道:“胡说八道。”随后,官方声明对此传闻予以否认。目前来看,传闻不实,但宝能集团在汽车领域的频繁布局无不透露着提高规模化水平的影子。

对于宝能汽车来说,提高规模化水平是实现汽车制造业务正向循环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观致业务“百废待兴”,奇瑞业务初具雏形,正是因为两者受困于资金压力,宝能借助资本力量一步踏进汽车制造业领域。

前路茫茫,进入整车制造领域仅仅是踏入出行领域的一小步。但是对于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因为出行服务的竞争大幕才刚刚开启。纵使前有滴滴,“低矮的护城河”不足以令其他后来者望而却步。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