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合训首日:“最强”武戏《雁荡山》呼之欲出
时间:2020-08-11 12:47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上海京剧院与上海昆剧团青年演员联合夏训。均本报记者 张挺 摄 制图:李洁 ■本报记者 王筱丽 窗外是烈日直射下的高温天,窗内则是40多名年轻人更加滚烫的集训热情。上海京剧院五楼的大排练厅昨天显得有些拥挤,原来,来自上海昆剧团的武戏演员们在完成自身训练之后加入到了京剧同行的夏训队伍中,为合演版《雁荡山》做准备,真正地练在一起、排在一起、演在一起。 下周即将上演的《雁荡山》由奚中路、贾喆、王建帅、安新宇等来自两家院团的最强武戏演员们联袂呈现。今年上海戏曲艺术中心首次推出夏季集训展演。“通过推出京昆合演版武打群戏《雁荡山》,实现两团之间的交融,促进青年一代在竞争、协作中更好地成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说,“只有练功流汗,才有舞台上的角儿。” 京昆不分家,同场练功是找差距、取长补短的好机会 众所周知,武戏演员的功最耽搁不得。将筋压开后,腿功打响训练头炮,正腿、十字腿、旁腿、盖腿、骗腿,演员们排成一溜,挨个将这些基本功做10个来回,脚尖踢过头顶是每个人都严格遵循的标准。“太低了,好好踢。”演员动作上的小瑕疵都逃不过场边技术指导刘涛的眼睛。 “夏季集训能够明显提高武戏的质量,演员们都干劲十足。”二团团长李笑阳对记者说,“此次与昆团同场练功也是找差距、取长补短的好机会。”此番京昆合练,为的就是武戏中的经典《雁荡山》。没有一句台词和唱腔的《雁荡山》全凭演员过硬的武戏实力呈现,从陆战中的兵器对打、水战里的“翻连环”“砸三险”“窜九毛”,到攻城里的跟头组合,无不考验功底。 大戏在身,以戏带功,为了能够得上这出“让武戏演员骄傲”的剧目,小伙子们都铆足劲给自己加码,训练的压轴部分旋子环节都以10个起跳。“多年没见过这么壮观的阵仗了。”上海昆剧团技术指导赵磊语气里难掩兴奋,此次他带着八名团里的武戏精英前来,就是希望年轻人能够在互相切磋的过程中明白训练的重要性,“台上两秒钟高质量的旋子就是台下十年的功。”据介绍,此次京昆合演版《雁荡山》称得上最高规格,除了孟海公、贺天龙等角色安排了两人外,正反派士兵的数量均有所增加,新戏服就定做了十余套。 “人越多,练得越起劲”,期待在舞台上各显神通 把京剧院一套完整的基本功练完,昆四班演员谭笑的单日训练时长已达四小时,联合集训不代表他能落下自家院团的功课,练习量也因此翻番。“累是有些累,但训练就是这个目的。”有些喘气的谭笑对记者说,“人越多,练得越起劲。”曾经出演过上昆版《雁荡山》的他对合演相当期待:“届时大家在舞台上各显神通,互演互鉴。” 1997年出生的上京青年演员李泽鹏在《雁荡山》里有一出颇为吃重的“砸三险”戏份,他需要一个长跟头翻过三个趴在地上的同伴。“后台一起哄,台下一鼓掌,我就铆起了劲儿。”想到不久后即将登台的画面,他的眼里就放出了光芒。 这厢小伙子练得大汗淋漓,那厢姑娘们的快枪声此起彼伏。“范儿收紧一些!甩出来的花才漂亮。”在隔壁的小排练厅里,二团副团长张艳秋带着文戏组的女旦们打起快枪来也毫不马虎,利落的翻身和恰到好处的耍枪缺一不可。文武不分家向来是上京夏训的传统。“无论是文戏还是武戏都和唱念做打分不开。文戏演员会不会武,通过舞台上的协调性一看便知。”张艳秋这样介绍。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舞台寿命的前提,这方面,带队指导同样重视。“天大热,人大干”,相关训练因此也必不可少——每天30个俯卧撑、50个仰卧起坐,50个背肌训练为一组,三组是标配,这让不少男演员们感叹:“比练功还累。”此外,京剧院还邀请了体操队的专业教练为演员们授课培训,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练好、练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