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看小康|每天卖出万余个!德州德城区“于家粽子”一忙便是20余载
时间:2020-06-27 09:48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编者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14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提出“建立一个小康社会”,到实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再到确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德州市委、市政府带领人民一茬接着一茬干,一棒接着一棒跑,随着2020年的到来,宏伟蓝图即将变成现实。为见证德州市的巨大发展变化,大众网德州频道特推出“老乡看小康”特别策划,讲述出行、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环保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变化,记录德州市的小康画卷。 大众网·海报新闻见习记者 宋海南 王文佳德州报道 粽香满巷,又是一年端午节。这一天,诸多德州人会选择吃粽子,也有的人会选择出游。对于德州市德城区新岭路上的于家粽子店,这一天则在忙碌中度过,只是这一忙便是20余载。6月23日,记者来到这家远近闻名的粽子店,亲身感受一下粽子店的端午节。 正在品尝“于家粽子”的市民刚走进熙熙攘攘的新岭路,眼前热闹的景象让人忍不住想要上前一探究竟。偌大的四轮车摆满了各种馅儿的粽子,本就狭窄的街巷被前来购买粽子的人占据一大半。汽笛声与周遭顾客前来购买粽子的声音交织着,于家粽子店最忙碌的时刻也已来临。 于庆军,50岁,德州市夏津县人,于家粽子店的老板。自从20多岁跟着父亲包粽子开始,每年端午节对他来说除了忙还是忙。上世纪九十年代,于庆军的父亲从夏津县推车进城,从六毛一个粽子起卖,每天只卖100来个,端午最忙时也才卖出几千个粽子。当初蒸制粽子的地方是低矮的平房,驮着粽子出去卖的工具则是破旧小车。就像上世纪“香港是市场,深圳是工厂”般,小平房是“于家粽子”的生产场地,时而流动、时而固定的小车就是市场。 等传承到于庆军手里,于家粽子店已经在周边街区积累了响当当的名声。“周围街坊邻居都知道我们家,经常过来买。”于庆军对记者说。 于家粽子是“纯种”,之所以这么比喻,是因为于庆军从不雇佣外人,哪怕最忙时也只有夫妻二人来做。这般辛苦,不是为了省“仨核桃、俩枣”而是为了保证从父辈传承下来的“于家口味”。 “于家粽子”色香味俱佳于庆军家的粽子既大又面儿,一拨开粽叶,色香味俱全。每种口味,都揉进了于家几十载的精华。质优价廉,让于庆军一家在端午变得更加忙碌。现在越临近端午节,加班加点更是常事。“今年销量不错,这一条街近几天粽子的销量有6万多个。一天就万余个,一年四季都卖,近几天最忙。”于庆军一边忙着给顾客装粽子,一边对记者说。 几十载如一日地付出才换来这诱人的粽子从父亲那辈端午节开始到现在,于家粽子店一忙就是20多年。从每天1百来个到现在超过1万多个,布满坑洼的胡同变成了宽广的新岭大街,老父亲慢慢地已经干不了了,开启了“老年度假”模式,而于庆军也由20多岁毛头小子变成了三个孩子的父亲。一切都在变换着,日新月异,但对于庆军及其粽子店来说唯一不变的就是忙碌。 “给我来两个黑米、一个蜜枣的粽子,这些多少钱?”一位市民前来购买粽子,看呀,这样忙碌的情景在于家粽子店又要持续很多时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