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

时尚汽车_汽车生活移动版

主页 > 经销 >

鐫刻國家記憶(藝文觀察·公共的空間大眾的藝術①)

鐫刻國家記憶(藝文觀察·公共的空間大眾的藝術①)

 

  70周年國慶聯歡活動。
  林 毅攝

 

鐫刻國家記憶(藝文觀察·公共的空間大眾的藝術①)

 

  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開幕式文藝表演。
  新華社供圖

 
 

  G20杭州峰會文藝晚會。
  林 毅攝

 

  以廣場為代表的公共空間,是人民大眾活動的重要場所。從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到今年國慶的廣場聯歡﹔從景觀演出、隨處可見的廣場舞,到各種“快閃”“燈光秀”﹔從傳統意義上的廣場,再到更廣泛的體育館、機場、火車站、公園、商場等公共空間……無論是國家大型活動,還是民眾的娛樂活動,大眾藝術以廣泛的群眾參與性,深度嵌入新時代的文化生活。

  從本期開始,本版推出“公共的空間 大眾的藝術”系列策劃,探討公共空間藝術的新變化、新趨勢,力求為新時代的文藝創作和文化建設提供參考。

  ——編 者

  

  核心閱讀

  新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大型活動中,成為這種藝術形式的新看點、新亮點,為藝術創作開拓新空間,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藝術創意服務於視覺感受,視覺呈現的背后是文化表達。要帶給觀眾更深層次的震撼,需在本民族文化中尋找和淬煉。

  

  璀璨綻放的焰火、流光溢彩的光藝、激情澎湃的交響、氣勢恢宏的合唱、行雲流水的舞姿、如詩如畫的景觀……從6萬多群眾在天安門廣場載歌載舞,到武漢體育中心的震撼亮相,一場場藝術盛宴,一個個難忘的燃情時刻,刷新了人們對新時代廣場藝術的認知。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APEC北京峰會、G20杭州峰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聯歡活動、第七屆世界軍人運動會……近年來,一系列國家重大慶典、儀式活動,以恢弘壯美的審美品格和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激蕩著中國人的愛國情懷,塑造著當代家國記憶,也向世界講述著我們的“中國夢”。

  技術和藝術高度聯姻 

  表演奇跡背后是高科技快速發展

  “飄動的五星紅旗”“巍峨的長城”“飄曳的風箏”“展翅的和平鴿”“旋轉的‘一帶一路’地球村”……時隔一個多月,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巨幅畫面,依然被很多觀眾津津樂道。

  “這是世界上難度最大的動態圖形表演。全世界還沒有這樣的表演,全部在流動中完成,一秒鐘都沒有重復,我們的演員創造了奇跡。”國慶70周年聯歡活動總導演張藝謀說。

  被稱為奇跡的這段表演一共5352秒,完美呈現133800幀畫面,音樂節奏點超過3000個,所有編排點位數量達2921520個。龐大的數字分秒不差地完成,一切得力於高科技的支撐。

  在北京理工大學研發的數字表演與仿真技術支持下,通過電腦數字模擬,每幅畫面被拆解成3290個模塊,根據模塊為每位演員制定隊形變化方案。表演中,隨著3290名群眾演員不停跑動、變換動作,3290塊電子屏拼接出一幅幅流動的巨幅畫面。每塊光影屏下方都安裝了內容存儲器,通過無線信號激發存儲的畫面。如此高密度的無線信號傳輸,少不了5G的支撐。

  “完美與突破,都得益於中國科技的快速進步。”北京理工大學數字與仿真實驗室副主任李鵬說。

  近年來,新技術越來越多地運用到大型活動中,成為這種藝術形式的新看點、新亮點,為藝術創作開拓新空間,為觀眾帶來全新的審美體驗。

  還記得G20杭州峰會嗎?全息處理技術罕見地被運用於室外場景,成就了西湖水面上的《天鵝湖》。外媒和觀眾一致評價:美得讓人驚嘆!

  軍運會開幕式上,在超高亮度激光投影的幫助下,武漢體育中心2萬多平方米的地面,化身世界最大的全三維立體式舞台。借助威亞技術、AR技術、VR技術,觀眾看到了360度立體式空間表演,虛擬鏡頭和現場表演的有機結合,帶來美輪美奐、令人嘆為觀止的審美體驗。總導演楊笑陽認為開幕式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全部裝置道具採用了中國制造。裝置中運用了大量中國傳統的榫卯結構,節省了不少開支。

  在300米的高空以雙線條勾勒出數字“70”、三次連續綻放的“人民萬歲”、 7棵25米高的三維動態特效煙花樹,國慶之夜的流光溢彩、絢爛多姿,同樣源自特效焰火表演的技術突破。焰火藝術家蔡國強自信地說,放眼世界,這都屬從未有過的創舉。

  “這些藝術呈現集中體現了中國智慧。組織有序、高質高效的背后是中國人民的萬眾一心。”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胡智鋒說。

  藝術表達匠心獨運 

  以藝術承載民族文化和時代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广告位API接口通信错误,查看德得广告获取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