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CEO迪斯:考虑引入大众旗下成熟品牌至江淮大众(2)
时间:2020-05-30 23:39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新增在江淮大众的股权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在迪斯看来,这次投资将带来三重意义。首要意义在于可以扩大大众的专利库,使其拥有更多的研发能力、专利池和技术储备。“这将会为我们下一步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打好基础。对于大众全球发展来说,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其次,增持江淮大众的股份至75%之后,大众将获得合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江淮大众按照集团标准进行决策的速度会更快,效率会更高。“这对我们以后在中国的战略执行具有深远意义和便利性。”迪斯称。 第三,控股江淮大众将加快大众在中国的电动战略发展进程。“我们必须要思考,能够为合资企业——包括江淮大众、上汽大众、一汽大众分配什么样的资源和产品。我们另外两家合作伙伴,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非常理解我们这次对江淮大众增持股权的决定。江淮大众的产品和另外两家产品车型起到很好的互补作用”。迪斯称。 事实上,三家合资伙伴的格局如何平衡,这也正是此次投资中业界最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根基薄弱的江淮大众,在成立三年来经历了品牌技术资源西雅特忽生调整、合作停滞传言、以及新产品存在感极弱的多重波折,而国内汽车界也存在着“大众的资源都已经被一汽大众和上汽大众瓜分了,还能给江淮大众输送什么”的疑惑。 对此,迪斯回复称,江淮大众和另外两家合资企业的品牌所针对的细分市场不一样,车型上将实现互补。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车型会是江淮大众比较好的优势和品牌切入点,目前思皓品牌之下有三款小型新能源车型。站在大众新能源汽车整体战略上来考虑,迪斯认为这样形成的合力优势会非常明显,同时,对大众全新的电动车平台——MEB平台产品在中国的推广将大有裨益,也将有利于提升大众集团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的市场份额和占有率。 江淮大众的下一步 研发、技术和设计层面的联动被认为将在大众控股后更好的展开,冯思翰介绍,目前位于合肥的江淮大众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的工作已经在紧锣密鼓的建设当中,江淮大众未来将推出的一些车型也正在开发过程当中,预计将会在2023年推出市场。同时已经开建的研发中心将推进建设,并将在今年年底之前建成,借此进一步加大电动汽车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和测试。此外,新的工厂也正在计划建设中,用以落实江淮大众到2025年前推出4-5款产品阵容的规划,这也是江淮大众合资企业第一阶段的发展战略。 根据江淮汽车5月29日早间发布的公告,大众集团将授予合资公司(江淮大众)大众集团旗下的主流品牌及一系列新能源产品,合资公司规模在 2029 年间达到年产量 35万-40万辆,各方正在就具体品牌、产品及产量计划进行洽谈和商议。 产品层面,经济型新能源乘用车是江淮大众2017年成立之初就已确定的方向,2018年4月份,江淮大众推出了纯电动车品牌思皓;2019年4月,合资公司计划投资50.6亿元打造电动汽车工厂,为引入西雅特品牌做准备;2019年5月,大众、西雅特、江淮三方签署正式协议,约定江淮大众将在未来二至三年内将西雅特品牌引入中国;2019年9月,思皓旗下首款车型E20X上市,但据悉市场反应不佳,今年3月全国零售仅15辆。同时,随着今年大众集团对于西雅特品牌全新的战略调整,该品牌不再承担大众入门级电动车的工作,业内对江淮大众和西雅特合作前景产生质疑。 提到江淮大众过去三年的战略以及为何推出思皓品牌时,冯思翰坦言,2016年江淮大众的合资刚启动时,出于长远的战略性投资考虑,当时将更多的关注放在了技术层面,要求江淮大众先改进车型,增强产品力。“如果一下子要把大众的标准放到江淮大众的电动车上,不仅对合资企业压力较大,而且也可能对合资企业品牌产生一定风险。 这是为什么我们做了‘思皓’品牌。” 冯思翰主动将思皓与一汽大众的捷达品牌相比,认为虽然都是新品牌,但捷达已经很好的口碑基础,而且思皓进入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所以挑战会更大。基于此,大众更加有的放矢的将思皓锁定在了小型、走量的新能源车市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