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大和政协,《求是》说过啥?(2)
时间:2020-05-22 06:03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事实证明,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宪法,以及宪法确立的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等一系列制度、原则和规则,为改革开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来源:《求是》2019年第4期 《改革开放40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立法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经验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坚持从国情和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总结、继承、完善、提高,逐渐积累和形成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也是今后做好人大工作需要牢牢把握的重要原则。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特别是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二是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三是始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四是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五是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来源:《求是》2018年第22期 《长期坚持、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关于人民政协 2019年9月20日,中央政协工作会议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0周年大会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丁林/摄 党的人民政协理论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就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首次阐明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首次阐明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首次阐明我国新型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首次阐明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首次阐明人民政协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 来源:《求是》2019年第5期 《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行动指南》 新型政党制度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贡献 新型政党制度,就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政治创造”,表明这一制度前无古人,是全新的、开创性的;一是“中国土壤”,表明这一制度不是舶来品,而是土生土长的、独具中国特色的。 来源:《求是》2019年第7期《中国土壤生长的“伟大政治创造”》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特点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源自近代以后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进程,源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源自新中国成立后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共同实现的伟大创造,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体制上的不断创新,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 来源:《求是》2019年第24期《坚持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 协商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制度设计,同选举民主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人民政协把协商民主贯穿履行职能全过程,在协商中促进广泛团结、推进多党合作、实践人民民主,既秉承历史传统,又反映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事多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多商量的特点和优势。 来源:《求是》2019年第21期 《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 把人民政协事业发展好》 2019年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新华社记者 姚大伟/摄 加强政协委员队伍建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