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 两会前夕,总书记外出考察传递鲜明信号
时间:2020-05-14 02:00 来源:网络整理 作者:bosi 点击:次
mute max volume
repeat
距2020年全国两会召开还有10天左右,习近平总书记开启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第6次地方考察。从乡村到企业,从脱贫攻坚到文物保护,从河流治理到改革试验区发展……行程满满,内容丰富。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本就有特殊背景。一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二是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三是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 在这次重要会议前夕,总书记到地方考察调研,释放出的信号非常鲜明。 信号一:时不我待!必须打赢打好脱贫硬仗 脱贫攻坚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最为牵挂的事。 面对战“疫”战“贫”加试题,如何啃下硬骨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无疑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要议题。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习近平考察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上个月在陕西考察,总书记关心柞水的木耳产业,被网民赞为“最强带货员”,也让“小木耳,大产业”背后蕴含的产业扶贫思路深入人心。 “莫道农家无宝玉,遍地黄花是金针。”这次在山西考察,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就来到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再次聚焦产业扶贫,点赞让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摇钱草”。 有网友给第一观察留言说:“‘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总书记的考察接地气,也是给大家致富支招儿。” 贫有百样,困有千种。产业扶贫贵在精准,柞水县有柞水县的办法,云州区有云州区的思路,各地开展产业扶贫关键就是因地制宜,要有自己的特色,避免同质化。 大同市云州区唐家堡村村民采摘黄花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易地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式发展的根本途径。 搬迁之后,下一步怎么办?总书记说:“乐业才能安居。” 当搬得出的问题解决后,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是总书记关注的重点。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新楼新房固然十分重要,但易地搬迁不能只满足房子,不考虑票子。贫困群众更多的幸福感,来源于生活有着落,增收有门路。 2017年6月,习近平到山西考察时在特困户家中察看扶贫手册 新华社记者庞兴雷摄 “攻克深度贫困堡垒,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完成的任务,全党同志务必共同努力。”3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吕梁山区,作出这样的部署。 3年后,脱贫攻坚进入倒计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山西,了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工作情况,在调研摸底的同时,为各级领导干部一鼓作气、打赢打好脱贫硬仗作出表率。 信号二:长远之计!增强战略定力 一个战场,激荡着两场战役。 “云冈大佛遮黑纱,城市处处脏乱差。”曾几何时,扬洒的煤尘令大佛失色,污浊的烟气使行人掩鼻。 空气质量差、环境污染重,曾是山西给人的固有印象。三晋大地,不仅是脱贫攻坚的战场,生态治理同样如火如荼。 3年前,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坚持绿色发展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 白鹭在汾河湿地公园内嬉戏 新华社记者杨晨光摄 从浙江之行重访安吉县余村、察看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到赴陕西深入秦岭了解生态修复,再到此次来到山西考察汾河综合治理……疫情发生以来,在总书记的多次考察活动中,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 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能否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关乎全面小康成色,更关乎人民群众最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事关中华民族长远发展。这是总书记心中的“国之大者”,也是老百姓的共同心愿。 (责任编辑:admin) |